2009南昌十六中遗传变异应用专题
题型一:探究控制某性状遗传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是由基因决定的
1、(22分)有一种菊科植物可以用“分根”的方法进行营养繁殖。这种植物生长在背阴地的叶形较大而且全缘,在向阳地生长的则叶形较小且叶缘呈缺刻状。这种差异是基因起决定作用还是环境因素所致?为此,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1)实验设计:
①春天,从向阳地(或背阴地)生长的植株中选择若干幼芽生长状况符合要求的植株;
②分根处理后,将其从 移栽到 ;
③移栽后,待芽萌发,枝叶展开后 ;收集实验数据,并与植株的叶为对照;
④整理数据,总结实验结果。(请写出表1中首行空格和首列空格)
(2)预测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预测1. ;
结论是 。
预测2: ;
结论是 。
预测3 ;
结论是 。
2、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2004北京)(16分)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___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________。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
题型二:探究某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1、(16分)表3为果蝇3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数
正交
反交
①
♀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
♀突变型a×♂野生型→野生型
②
♀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
♀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b
③
♀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
♀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
(1)①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a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为 性突变。
(2)②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3)解释③组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2、(22分) 某科学家发现,有些亚麻变种不同亚麻锈菌有不同的专一抗性。例如,亚麻变种770B对锈菌24抗性,但对锈菌22是敏感的;另一亚麻变种Bomday对锈菌22有抗性,而对锈菌24敏感。假设亚麻变种对锈菌24及锈菌22是否有抗性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
⑴为了判断亚麻变种对这两种锈菌的抗性基因是存在于细胞质内还是存在细胞核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P: ♀抗锈菌24、不抗锈菌22的亚麻×♂不抗锈菌24、抗锈菌22的亚麻
↓
F1:
②P: ♂抗锈菌24、不抗锈菌22的亚麻×♀不抗锈菌24、抗锈菌22的亚麻
↓
F1:
请预期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结论。
预测1. ;
结论是 。
预测2: ;
结论是 。
预测3 ;
结论是 。
预测4 ;
结论是 。
⑵该科学家用“770B”与“Bomday”杂交,发现杂种对锈菌24、22都有抗性,而子一代自交的后代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F2表现型
对锈菌24、22抗性
对锈菌22有抗性、对24敏感
对锈菌24有抗性、对22敏感
对锈菌24、22敏感
F2 个体数
110
32
43
9
①该实验结果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细胞核 上,按
规律遗传。②(4分)如要利用1作材料选育出对两种锈菌均有抗性的纯种亚麻用于扩大再生产,请写出育种的程序。
。③符合育种要求的基因型是 。怎样鉴定所选育的亚麻对两种锈菌均有抗性
。
题型三:探究某性状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1、(22分)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核基因B和b控制。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在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牧马场中在一个配种季节随机选取一头栗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交配。
(1)如果后代毛色均为栗色,能否根据杂交结果判断其显隐性关系。若能,说明理由;若不
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2)如果后代小马毛色有栗色,也有白色的,能否由此判断其显隐性关系,若能,说明理由;
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2、(22分)科学家选用萌发的普通甜椒的种子搭载“神舟”飞船,应用在微重力和宇宙射线等各种因素作用下生物易发生基因突变的原理,从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的植株中选择果实较大的个体,培育出大果实“太空甜椒”。假设果实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由单基因(D、d)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现有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和大果实太空甜椒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方案,以鉴别太空甜椒大果实这一性状的基因型。
你的实验设计原理是遵循遗传的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2分)
请你根据需要在下表中完成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和结论要对应,否则不得分)。(14分)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预测的实验结果(子代果实性状)
结 论
(太空甜椒基因型)
③在不同地块栽培纯种的大果实太空甜椒时,发现有的地里长出的甜椒都是小果实,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 的结果。(2分)
④假设普通甜椒的果皮颜色绿色(A)对红色(a)是显性,子叶厚(B)对子叶薄(b)是显性,现将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的花粉传给aaBb 的个体,则该植株所结果皮的
颜色和子叶的厚薄的分离比分别是 、 。(每空2分)
3、(2005全国理综I第31题)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22分)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答案(1)不能确定。推断过程如下: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生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其他正确答案也给分
4、(18分)细心的张同学发现邻居家族发生了一种罕见的疾病A,并对该家族A病进行了调查,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系谱图。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A病属于遗传病,请你在仔细分析后提出该病的最可能遗传方式假设及依据,并设计方法并通过遗传图解证明你的假设。
【遗传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假设依据】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
__
_
。
(2)请你谈谈张学生进行遗传调查的意义。
。
题型四:常染色体、X染色体遗传判定及实验设计
1、(24分)已知果蝇中,灰身和黑身;正常肢和短肢;直毛和分叉毛分别为三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2只亲代的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结果,请回答;
F
正常肢直毛灰身
灰身
正常肢
分叉毛
灰身
短肢
直毛
灰身
短肢
分叉毛
黑身
正常肢
直毛
黑身
正常肢
分叉毛
黑身
短肢
直毛
黑身
短肢
分叉毛
雌蝇
3/16
3/16
1/16
1/16
雄蝇
3/32
3/32
3/32
3/32
1/32
1/32
1/32
1/32
(1)控制体色的基因属于 基因遗传,位于 染色体上,依据是
。
(2)控制毛型的基因属于 基因遗传,位于 染色体上,依据是
。
(3)控制肢型的基因属于 基因遗传,位于 染色体上,依据是
。
2、(8分)在一个纯合直尾的小鼠种群中,出现一只弯曲尾的雄性小鼠。假如已弄清弯曲尾是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判断弯曲尾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有关实验步骤、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关结论。
3、偶然发现一只雄鼠患有某种遗传病,该遗传病由显性基因B控制,但其双亲都未携带该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源于 。欲确定该致病基因B的位置,让这只雄鼠与正常雌鼠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代个体。
①如果F1代雌鼠全部患病,而雄鼠全部正常,则基因B位于 染色体上。
②如果F1代雌鼠和雄鼠全部正常,则基因B可能位于 。
4、(22分)石刀板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石刀板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刀板(突变型),雌株、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刀板,可用 (2分)来大量繁殖。有人认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6分)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6分)
(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6分)
(4)野生石刀板种群历经百年,窄叶基因频率由98%变为10%,则石刀板是否已发生了生物的进化,为什么?(2分)
5、(20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结果)
表现型
子代
灰身红眼
黑身红眼
灰身白眼
黑身白眼
F1
雌
1
0
0
0
雄
1
0
0
0
F2
雌
6
2
0
0
雄
3
1
3
1
⑴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依据是
。
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依据是
。
⑵若不考虑性别,上述两对相对性状遵循 规律,理由是
。
⑶亲本的基因型是 、 ,白眼性状遗传的特点是 。
⑷F1雌蝇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 。
F2全部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6、(20分)假设此植物是女娄菜,属于XY型性别决定,正常植株呈绿色,部分植株呈金黄色,且金黄色仅存在于雄株中,以下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完成的几组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 在绿色和金黄色这对相对性状中,金黄色是________________性状。
(2) 决定女娄菜植株颜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若用A或a表示相关基因,第一组和第二组杂交实验中母本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一组和第二组杂交实验的子代都没有雌株出现,请你对此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写出第三组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5) 该小组的同学还打算探究玉米某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属于伴性遗传。你认为他们的研究是否有意义?为什么? 。
7、(07理综Ⅰ31)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雄果蝇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中的 蝇,并将其传给下一代中的__ _蝇。雄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___ _染色体上,_ _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所以白眼这个性状表现伴性遗传。
Ⅱ、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牛(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和XbYb的四种果蝇
(1)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 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 ___;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 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 ___,最终获得的后代中,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 ___,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 _____。
(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
答案(2)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P: XbXb × XBYB
截毛雌蝇 ↓ 刚毛雄蝇
XbYB × XbXb
F1 刚毛雄蝇 截毛雌蝇
↓
XbXb XbYB
F2 截毛雌蝇 刚毛雄蝇
8、(20分)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形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1).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隐性性状是. 。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
(3)若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不能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请设计实验说明实验方法.预期和结论,并写出遗传图解.
9、(20分)(1)小家鼠的正常尾与弯曲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A、a),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有10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弯曲尾雌鼠和10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弯曲雄鼠分别交配得到后代的类型和数量综合统计如下表:
灰身弯曲尾
灰身正常尾
黑身弯曲尾
黑身正常尾
雄鼠
76
74
24
26
雌鼠
149
0
51
0
请据上述杂交结果作出判断
①写出雌雄亲本小鼠的基因型: 。
②在上述子代中,杂合灰身弯曲尾雌鼠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
③假如上述子代中的灰身雄鼠与黑身雌鼠杂交,后代中黑身小鼠所占比例为 。
(2)果蝇为常用的遗传学研究实验动物,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目前实验室里只有从自然界中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你如何只通过一次杂交试验就能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可能的交配组合,并做简要说明。
图一: 图二:
图三
简要说明:选择亲本 ,
结果与结论①
。
②
。
③
。
(3)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的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①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隐性性状是 。
②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能否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③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如果选择F1中野生型(雌)作为杂交的亲本之一,则雄性亲本应选择Fl中的 型。请简要说明推断方法。
题型五:等位基因在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1、(22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与雄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
(1)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2)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请通过一代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说明推导过程。
(3)果蝇中刚毛基因(B)对截刚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刚毛雄果蝇可表示为XBYB或XBYb或XbY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能表示为XBY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请利用一次杂交试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写出遗传图解,并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题型六:性状遗传遵循的遗传定律的判定及实验设计
1、(10分)利用钴60 的γ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筛选出不同性状的突变植株,突变植株中获得了显性高蛋自植株(纯合子),为验正该性状是否有望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汁并完善实验方案:
① 步骤 l :选择 和 杂交。
预期结果 。
② 步骤 2 : 。
预期结果 。
③ 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 与 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2、(20分)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右图为
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图中I
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在X和Y上都有,另一部分是非
同源区段(图中的II—1,II—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只在X或Y上有。在研究中发现,自然界中该种植物的雌、雄
植株均为纯种高杆。
⑴由题目信息可知,控制高杆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____片段。
⑵该植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互换发生因重组
的是图中的 __ _ 片段。
⑶育种专家用理化方法对高杆植株进行人工诱变处理,在其后代中发现了个别矮杆植株(雌、
雄株都有),突变体究竟是显性突变(d→D),还是隐性突变(D→d)呢?请你利用杂交实验
进行鉴定,并作出相应的推断。
①杂交方案:
②结果推断:
⑷假若突变体是隐性突变(D→d),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图中I片段还是II—2片段。(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并作简要说明)
题型七:遗传中的多基因一效现象
1、(22分)I.(8分)菜豆种子种皮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 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与Aa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现有亲代种子P1 (纯
种白色)和P2 (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右图:
F2子代F3具有三种表现型的原因是
。
(2)P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F3中种皮为白色
的个体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____。
Ⅱ.(14分)瓠(h?)瓜果食味苦(以下称苦味株)与非苦味(以下称正常株)是由两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D和d、E和e控制的,只有当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全株果实才味苦,纯种类型甲、乙单独连续种植,后代均为正常株,甲和乙杂交,F1代全部是苦味株,F1自交,F2代苦味株与正常株之比为9 :7,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在F2代正常株中,与甲、乙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比
例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上述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所得幼苗为纯种苦味株的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株纯种的正常株(称丙株),如何利用以上纯种类型甲和乙,用最简单的方法
鉴定出丙株既不含A基因又不含B基因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若_____________,说明丙株既不含A基因也不含B基因。
(4)现有一种既不含A基因又不含B基因的优良瓠瓜品种丁,露天种植时后代都出现部
分苦味株,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分)养宠物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大喜好,其中荷兰猪“天资聪颖”,略通人性,不断成为人们的新宠。其背部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刘基因(Aa和R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
(1)两只黑色菏兰猪交配产下的只白色雄荷兰猪.则它们再生下一只棕色雌性荷
兰猪的概率是 。
(2)有多对黑色杂合的荷兰猪,要选育出纯合的棕色荷兰猪,请简要写出步骤(假设亲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
① ②
(3)已知荷兰猪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单基因h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设汁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并预测调查结果。
方案:①寻找具有该隐性性状的荷兰猪进行调查。
②
结果:①
②
3、(20分) 金鱼是鲫鱼的后代,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丰富多彩的体色、婀娜飘逸的鳍条等多种观赏性状大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这些性状有一定经济价值,受到遗传学家的重视。有学者利用紫色和灰色金鱼进行了如下几组实验:
A组:紫色金鱼雌雄交配,后代均为紫色个体;
B组:纯种灰色金鱼与紫色金鱼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代均为灰色个体;
C组:用B中的F1与紫色金鱼杂交,统计后代中灰色个体为2867个,紫色个体为189个,比例约为15∶1。
(1)通过 组实验,可以否定该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B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① ;
② 。
(3)一条雌性金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该异型眼金鱼与双亲及周围其他个体的眼型都不同,假如已知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 。
(4)让 (3) 中的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统计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异型眼雌∶异型眼雄∶∶正常眼雌∶正常眼雄=1∶1∶1∶1。此结果说明 (3) 中的异型眼金鱼为 (纯合子、杂合子), (可以确定、无法确定)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5)如果已确定该异型眼金鱼为杂合子,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欲获得该性状的纯种品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培育方案,请你补充相关内容。
方法步骤:①将该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雄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
② 将F1个体中的雌雄异型眼金鱼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2个体
③分别将F2个体中的异型眼金鱼与正常眼异性鱼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
分析判断: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亲本异型眼为杂合子;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亲本异型眼为纯合子。
④再将纯合的雌雄异型眼金鱼交配,得到更多的纯合异型眼金鱼
4、(2008理综全国卷II)31.(17分)
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
(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为什么?
答案(1)步骤:a.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得到种子
b.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植株,并收获其种子(甲)
c.播种种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四倍体植株,并收获其种子(乙)
d.播种甲、乙两种种子,长出植株后,进行杂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若用遗传图解答题,合理也给分)
(2)不一定,因为表现型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只有基因型为或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现基因型为的二倍体植株。
5、(2008高考广东生物)33.(8分)
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B和T同时存在
(B T )
T存在,B不存在
(bbT )
T不存在
(B tt或bbt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F1自交,F2的性别为_________,分离比为________
(2)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为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题型八:常规题
1、(2008理综全国卷Ⅰ)31.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紧穗(B)对松穗(b)为显性,黄种皮(D)对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请回答:
(1)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茵紧穗黄种皮?为什么?
(2)如果需要选育绿苗松穗白种皮的品种,那么能否从播种F1植株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选到?为什么?
(3)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请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4)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 ,基因型为 ;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现基因突变,导致F1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 本。
答案(1)不是 因为F1植株是杂合体,F2代性状发生分离
(2)能 因为F1植株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F2代能分离出表现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
(3)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黄种皮=9:3:3:1
(4)绿苗紧穗白种皮 a aBBdd AabbDd 母
2、(20分)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是显性,红眼(B)对白眼(b)是显性。左下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右下表为该果蝇与“另一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析回答:
⑴分析上图可知,果蝇的一个正常的体细胞包括______个染色体组。若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 条染色体。“另一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⑵若上图果蝇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一个配子的基因型为AAY,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 _。
⑶该果蝇与“另一亲本”杂交,子代的长翅红眼雌果蝇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⑷若只根据子代果蝇的眼色就能判断其性别,则选作亲本果蝇的眼色基因型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 。
⑸若同时考虑上述两对性状,子代雌雄果蝇都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3:1:1,则选作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
(20分)(1) 2 (2分) 5 (2分) AaXBXb (2分) (2)aXB aXB Y (3分)
(3)5/6 (3分) (4)XbXb XBY (4分) (5)AaXBXb AaXbY (4分)
参考答案
题型一
1、(10分)(1)②阳地(或阴地) 阴地(或阳地)
③观察叶的叶形和大小并记录 未移栽的本地植株及原地④(见表2)
(2) (12分)预测1:移栽植株与本地植株叶的大小、形态一样,说明该植物叶的大小、形态由环境决定
预测2:移栽植株与原地植株叶的大小、形态一样,说明该植物叶的大小、形态由基因决定
预测3:移栽植株叶的大小、形态介于本地植株与原地植株之间,说明该植物叶的大小、
形态由环境和基因共同决定。
题型二
1、 (1)常 隐 (2)(8分)由题意可知,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突变。因此,正交与反交的遗传图解如下:
(亦可先画遗传图解,后对突变基因的位置、显隐性进行说明)
(3)由题可知,杂交所得的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因而突变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质中,属于细胞质遗传。
2、⑴第一、预期实验结果:如果①的子代为抗锈菌24、不抗锈菌22的亚麻,②的子代为不抗锈菌24、抗锈菌22的亚麻
结论:两抗菌素性基因为细胞质遗传
第二、预期实验结果:①、②的子代抗性相同
结论:两抗菌素性基因为细胞核遗传
第三、预期实验结果:①的子代表现为抗锈菌24的亚麻,②的子代为不抗锈菌24的亚麻,并且他们在抗锈菌22的表现型上相同。
结论:抗锈菌24的基因是细胞质遗传而抗锈菌22的基因是细胞核遗传
第四、预期实验结果:①的子代为不抗锈菌22的亚麻,②的子代抗锈菌22的亚麻,并且两子代在抗锈菌24的表现型上相同
结论:抗锈菌22基因是细胞质遗传而抗锈菌24的基因是细胞核遗传。
⑵:①两对非同原染色体 孟德尔遗传规律(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
②栽种F1,取离体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筛选出双抗品种;取其茎尖,离体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许多双抗品种植株。
③AABB 分别用两种锈菌侵入亚麻,能正常生长的植株就是具有对两种锈菌均有抗性品种
题型三
1、(1)能(2分)
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BB、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和bb,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如果栗色为显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均为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全为栗色,(或Bb和bb,栗色和白色均有)。综上所述,只有在栗色公马为显性纯合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后代小马毛色全为栗色的杂交结果。故若后代毛色均为栗色,则可判断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8分)
(2)不能(2分)
杂交方案:从马群中随机选择多对栗色公马与栗色母马杂交(栗色×栗色)。如果后代出现
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其它答案合理亦可给分)(8分)
2、①(基因)分离(2分)
②(8分)方法一:
选择的亲本及交配方式
子代果实性状
太空甜椒基因型
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大果实太空甜椒(2分)
全部为大果实
DD (2分)
全部为小果实
dd (2分)
出现性状分离
(有大果实和小果实)
Dd (2分)
③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2分)
④ 红:绿=1∶0 (2分) 厚:薄=3∶1 (2分)(注:只有比例,没有性状不得分)
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大果实太空甜椒(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所致; 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
4、(1)假设:A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依据:A病症在家族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且女性患者较多/
验证方法:让Ⅱ3或Ⅲ1与非亲近个体婚配,观察他们的后代患病情况。设:A病受XB控制,则Ⅱ3个体基因为XbY,与之婚配的非亲近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根据遗传图解(略),他们的后代均正常。如果实际调查后代均表现正常,则遗传假设正确;如果他们的后代中出现患病个体,则遗传假设不成立。
(2)学会调查和统计方法;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深对遗传学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当地遗传咨询提供数据资料等。
题型四
1、(1)核 常 F中灰身与黑身性状比例为3:1(属细胞核遗传),而且F中灰身及黑身个体雌雄比例为1;1( 或F中灰身及黑身个体无性别差异);
(2)核 X F中直毛与分叉毛性状比例是3;1(属细胞核遗传),而且F中直毛雌雄个
体比例是2:1,分叉毛雌雄个体比例是 0:1(或F中直毛与分叉毛个体有性别差异)
(3)核 常或X F中正常肢与短肢性状比例为1:1(属细胞核遗传),F中正常肢雌:短肢雌:正常肢雄:短肢雄==1:1:1:1,则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或X染色体遗传。
2、方案一:第一步,用纯种直尾雌性小鼠与变异的弯曲尾雄性小鼠交配,得F1,F1全是直尾的。
第二步,将F1的直尾雌鼠与F1的直尾雄鼠杂交。 如果后代出现雌性弯曲尾,则弯曲尾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不出现雌性弯曲尾,则弯曲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方案二:第一步,用纯种直尾雌性小鼠与变异的曲尾雄性小鼠交配,得F1,F1全是直尾的。第二步,将F1的直尾雌鼠与原种群的纯合直尾雄鼠杂交。如果后代全为直尾,则弯曲尾基
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出现雄性弯曲尾,则弯曲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基因突变 X 细胞质基因
4、(1)植物组织培养 (2分)
取根尖分区制成装片,显微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数目.
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增倍,则属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否则为基因突变所致 (6分)
(2)选用多株阔叶突变型石刀板雌、雄相交。
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型,则为显性突变所致;
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所致。(6分)
(3)选用多对野生型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雄性植株作为亲本杂交。.
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全为雄株,突变型全为雌株,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杂交后代,野生型和突变型雌、雄均有. 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6分)
(4)已进化,生物的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分)
5、⑴常 F2中灰身与黑身性状比例为3:1(属细胞核遗传),而且灰身及黑身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 或灰身及黑身个体无性别差异);
X F2中红眼与白眼性状比例是3;1(属细胞核遗传),而且红眼雌雄个体比例是2:1,白眼雌雄个体比例是0:4(或红眼白眼个体有性别差异)
⑵自由组合 F2表现型及比例为:
灰身红眼:黑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白眼= 9:3:3:1
⑶♀AAXBXB ♂aaXbY 或♀aaXBXB ♂AAXbY 隔代交叉遗传、雄性白眼果蝇多于雌性果蝇
⑷AXB: AXb : aXB : aXb =1:1:1:1
灰身红眼雌蝇:灰身红眼雄蝇:灰身白眼雄蝇:黑身红眼雌蝇:黑身红眼雄蝇:黑身白眼雄蝇=6:3:3:2:1:1。
6、(1) 隐性(2分) (2) X(2分) XAXA 、XAXa ((2分)缺一错一颠倒不给分) (3) 金黄色雄株产生的含Xa 的配子不能成活,只有含Y染色体的精子参与受精作用(4分) (4) (8分)
(5)无意义。因为玉米为雌雄同株植物,不存在伴性遗传(2分)
8、(1)突变型 野生型
(2)不能,因为无论常染色体的Bb × bb杂交组合(设突变型为B),还是伴X的XBXb ×XbY杂交组合都能产生上述结果.不能判断出是常染色体还是伴X遗传
(3)从上述子代中选择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观察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性别。
若雌雄个体仍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若雌性个只有突变型,雄性个体只有野生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
9、(1)①BbXAXa×BbXAY (2分 ) ②)5/16 (2分 ) ③1/3 (2分 )
(2)图一:XAXA×XaY 图二:Xa X a×XAY
(2分 ) ↓ (2分 ) ↓
XAXa XAY XAXa Xa Y
图三:XAX a×XaY
(2分 ) ↓
XAXa XAXa XAY XaY
简要说明一:任意选取两只直毛和非直毛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2分)。
若后代只出现直毛或非直毛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的性状为隐性(如图一)
若后代雌、雄果蝇各表现为直毛或非直毛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的性状为显性(如图二)(2分)。
若后代雌、雄果蝇均分别表现为直毛和非直毛两种性状,且各占1/2,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的性状为隐性,亲本雌果蝇为杂合体(如图三)(2分)
简要说明二:
任意选取两只直毛和非直毛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2分)。
若后代雌果蝇不表现母本性状(和母本性状相反)(如图二),则亲本中雄果蝇的性状为显性。
若后代雌、雄果蝇都表现为母本性状(如图一)或都有表现为母本性状的个体(如图三),则亲本雄果蝇性状为隐性(2分)
(3)①突变型 野生型 ②不能;Aa × aa、XRXr × XrY两种情况下后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类型 ③突变;若子代雄性全为野生型、雌性全为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子代无论雌雄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子代无论雌雄全为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题型五
1、(1)X染色体 直毛在子代雌、雄蝇上均有出现,而分叉毛这个性状只在子代雄蝇上出现, 由此可以推断控制直毛与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因为子代雄蝇中有直毛和分叉毛,所以基因不可能在Y染色体上,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
(2)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累蝇,分叉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或者使用隐雌显雄个体杂交。
(3) 说明:用纯种截毛雌果蝇与纯种刚毛雄果蝇杂交,若子一代雄果蝇为刚毛,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一代雄果蝇为截毛,则这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10分)
亲本 截毛雌 刚毛雄 P 截毛雌 刚毛雄
XbXb × XBYB XbXb × XBY
子代 XBXb XbYB XBXb XbY
刚毛雌 刚毛雄 刚毛雌 截毛雄
题型六
1、① 高蛋白(纯合)植株 低蛋白植株(或非高蛋白植株)
后代(或 F1)表现型都是高蛋白植株
②测交方案:用 F1 :与低蛋白梢株杂交
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1:1
或自交方案: F1自交(或杂合高蛋白植株后代高蛋白植株和低蛋白植株的比例是 3 : 1自交)
③ 实验结果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 预期结果
2、(20分)⑴II—1 (2分) ⑵II—1和II—2(2分,答不全不得分)
⑶①杂交方案:
用突变体矮杆植株与原始高杆植株杂交,得到F1,让F1的雌、雄株相互杂交得 F2,观察F2的表现型。 (4分)
②结果推断:如果F1表现为高杆,F2出现了性状分离,既有高杆也矮杆,说明突变体是隐性突变(D→d)。如果F1出现了矮杆,说明突变体是显性突变(d→D)。 (4分)
⑷ 选择矮杆雌株与原始高杆雄株进行杂交。(1分)
如果基因位于图中I片段,遗传图解为 如果基因位于图中的II—2片段,遗传图解为
P 矮杆雌株 高杆雄株 P 矮杆雌株 高杆雄株
XdXd × XDYD XdXd × XDY
↓ ↓↘ ↓ ↓ ↘
题型七
1、I(1)杂合子自交后代产生性状分离 (2) aaBB 5 3/7
Ⅱ.(1) Dd Ee 5/7 (2) 0
(3) 第一步:将丙株分别与纯种甲乙杂交得F1和 F1 /
第二步:品尝杂交后代F1和 F1 /味道, 如果F1和 F1 /都没有苦味
(4)接受了基因型为AB外来花粉,
2、(1)3/32 (3分)
(2)①杂交,选择亲本中多对雌雄个体进行杂交(2分)
②测交,选择F1中的棕色荷兰猪与F1中的白色荷兰猪测交,不出现性状分离的即为纯合(2分)
(3)统计并比较具有该性状的猪雌雄个体数(2分)
结果:①若具有该性状的雄性与雌性数量差不多,则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分)
②若具有该性状个体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或患者全是雄性。则h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上。(2分)
3、(1)C (2)①灰色对紫色为显形 ②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
(3)基因突变 (4)杂核子 无法确定
(5)子代中出现正常金鱼 子代全部是异常眼金鱼
5、( 1 ) F1的基因型为B bTt, 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F1自交F2的性别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分离比为:9:3:4。
??? (2) 基因型为bbTT的 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 (3)基因型为bbTt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雌株,且分离比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