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6 14: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1 北京的春节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饺子 万象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截然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摆摊儿
悬灯结彩 万不得已
2.北京的春节是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腊八开始,正月十九结束。
3.交流本课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6自然段):

第二部分(7--11自然段):

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

第四部分(14自然段):
春节过完后,人们又开始新的忙碌。
描述北京市民除夕、正月初一、年初过节的盛况。
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
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
(一)年前准备阶段
1.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几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
二、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腊八、腊月二十三
2.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
忙乱、紧张
3.大人会忙些什么?小孩儿会忙些什么?
大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大扫除、置办年货
小孩儿: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示例: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4.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二)过年时
1.交流: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
热闹
2.它们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除夕真热闹。
品读“除夕”一段
(2)默读第8自然段,思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除夕真热闹”?
(1)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人们的活动
家家……
老少男女……
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了很小的孩子……
做年菜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
吃团圆饭、祭祖
守岁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味、色、音
(3)这一天除了热闹、喜庆,还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团圆的氛围。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悠闲、快乐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品读“正月初一”一段
(1)正月初一这一天有什么特点?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人们的活动
男人们……
女人们……
小贩们……
小孩子们……
拜年
接待客人
摆摊
逛庙会
(2)老北京的小孩子们在庙会上玩些什么呢?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体会孩子们的悠闲与快乐
火炽、美丽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品读“元宵”一段
(1)元宵节这一天有什么特点?
(2)观赏了作者笔下的灯会盛景,你有什么体会?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数量多
三、合作研读,领悟写法
写得详细的:
腊八
正月初一
除夕
元宵节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其他的则一笔带过。
2.小组合作探究:详略得当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拓展延伸:说说课本阅读链接中的选段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老舍的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把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得井井有条;
斯妤的文章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一天的忙碌,忙碌中透露出温馨和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1.北京的春节
开始——腊月的初旬
热闹、喜庆
团圆、祥和
板书设计
彩排——腊月二十三
第一个高潮——除夕
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第二个高潮——正月初一

七、书写指导
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