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语文二年级
下册
第五单元
12
寓言二则
一、认读字词,趣味识记
1.读题认字。
寓言二则
读准:“寓”是整体认读音节,“则”是平舌音。
根据自己的理解,这个“则”可以换成什么?这篇课文选了哪两则寓言故事呢?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wáng
láo
yà
yù yán èr zé
(1)你认识图片上的东西吗?
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牛住的地方是“牛棚”,狗住的地方是“狗窝....
圈
juàn
(2)谁能用这个字组词?
(3)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你知道吗?能用“quān”组一个词吗?
2.加减法认字:
(1)每+氵=海 每+木=梅 每+忄=悔
(2)皮+氵=波 皮+土=坡 皮+扩=疲
(3)栽一木+ =截 裁一衣+ =截
叼 钻 丢
diāo
zuān
diū
3.韵母提示:
将前鼻的母和后鼻韵母的字归归类,再读一读。
前鼻韵母:圈 钻 筋 劝 嘴
后鼻韵母:亡 坊
4.字谜游戏:
猜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3)大火烧了鸟尾巴。
(1)牛棚。
—— 牢
(2)一口咬掉牛尾巴。
—— 告
—— 焦
5.理解词意:
(1)理解“街坊”和“巴望”,也可以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街坊——邻居
巴望——盼望(希望)
(2)“筋疲力尽”的“尽”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二、初读感知,品味对话
1.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借助生字表自主初读课文,能读得正确、流利,要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
起因: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丢了一只羊。
经过:他不听街坊劝告,又丢了一只羊后,修补了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过羊。
2.再读故事,感知结构。
(1)朗读《亡羊补牢》。
思考: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朗读《揠苗助长》。
思考: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种田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
经过: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3)小结:
一个完整的故事应由( )、( )和( )三个环节组成。
起因
经过
结果
3.三读课文,理解词语。
(1)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正好解解释了这两个故事题目的意思?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亡:丢失; 牢:圈 揠:拔
(2)综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丢了羊赶紧去修补羊圈。
把禾苗往高里拔来帮助它长高。
4.读好对话,活化形象。
要想读好故事,读好人物对话很重要。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两个故事,想一想人物对话该怎样读呢?
“赶紧把羊圈修-修,堵上那个窟隆吧!”
读出劝告的语气。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读出养羊人说这话时的无奈与不以为然。
“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读出种租人自言自语的焦急。
读出种田人的疲倦劳累和自豪欣慰。
三、领悟寓意,拓展深化
(一)创境交际,感悟寓意。
1.《亡羊补牢》
养羊人看到自己堵上羊圈的窟窿后,再也没有丢过羊,他会对那个曾劝告过自己的街坊说些什么呢?街坊又会答复些什么呢?一个同学扮演街坊,一个扮演养羊人,练说后上台表演。
2.《揠苗助长》
儿子跑到田里,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他回到家后,会对自己的父亲说些什么呢?父亲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由此及彼,拓展延伸。
(1)养羊人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丢了羊;堵上窟窿( )。小船破了个洞,进了水;堵上漏洞,再也( )。水渠的堤坝上出现了一个小窟窿;( )。
这些都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出了问题,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羊再也没丢过
没进过水
及时修补,就不会出现大的祸患
(2)种田人因为急于看到禾苗的生长,用拔高的方式来帮助禾苗生长,结果( )。养鱼人希望他鱼缸的金鱼快长大,就( ),结果(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 ),结果(
( )
由此可见:做任何事情,如果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禾苗全部枯死了
不停地给它们喂鱼食
把金鱼给撑死了
拼命地让孩子学习
孩子成绩没提高,
眼睛还近视了
(三)拓展词句,诵读积累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五、指导书写,力求美观
1.写好“亡”。
口诀书写:一点一横长,竖折要端庄。
亡
2.写好“丢、牢、告”。
丢
牢
这3个字正中间的一竖都要写在竖中线上,关键的主笔长横要能托住上面的部分,呈扁担状。
告
钻
3.写好“钻、劝”。
“钻”是左右对等的字,左右等宽向中靠,这样整体笔画紧凑美观。
劝
左窄右宽,左边的“又”捺笔变成点,谦让右边的“力”。“力”的撇画穿插到“又”的右下方。
4.写好“疲”。
“广”部撇画斜长,“皮”要写端正。左上包围要突围——被包围部分的右侧应突出包围圈。类似汉字有——“病、原、床”。
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