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典例分析,巩固练习):01【提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典例分析,巩固练习):01【提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16 20: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知道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典型例题】
类型一:反应热、△H等概念的理解及运用
  例1?下列说法或表示法错误的是 (   )
  A.吸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B.放热反应的△H>0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酸碱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BC
  【解析】A反应热是物质变化过程中与外界之间的能量交换,吸热反应说明产物的能量更高。B根据焓的意义,放热反应的△H<0 。C吸放热反应表示的是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一种变化,是物质的本性决定的;反应加热是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D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举一反三:

  【变式1】(2019 成都模拟)已知H2(g)+Br2(l)====2HBr(g) ΔH=-72kJ·mol-1。
蒸发1 mol Br2(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
Br2(g)
HBr(g)
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则表中a为(  )
A.404 B.260 C.230 D.200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H2(g)+Br2(l)====2HBr(g) ΔH=-72 kJ·mol-1①,Br2(l)====Br2(g) ΔH=+30 kJ·mol-1②;①-②得H2(g)+Br2(g)====2HBr(g) ΔH=-102 kJ·mol-1;根据反应热: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436 kJ·mol-1+akJ·mol-1-369 kJ·mol-1×2=-102 kJ·mol-1。解得:a=200,由此可知D项正确。

  【变式2】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答案】A?
类型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
  例2(2019 山东潍坊)25℃、101 kPa下,2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 (g)+O2 (g)==2H2O (l) ΔH=-285.8 kJ/mol
B.2H2 (g)+O2 (g)==2H2O (l) ΔH=+571.6 kJ/mol
C.2H2 (g)+O2 (g)==2H2O (g) ΔH=-571.6 kJ/mol
D.H2 (g)+O2 (g)==H2O (l) ΔH=-285.8 kJ/mol
【思路点拨】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要注意状态、ΔH单位、符号以及数值是否与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答案】D
【解析】氢气燃烧为放热反应,ΔH<0,故B错误;C项忽视了生成物为液态水,错误;2 g氢气是1 mol,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则2 mol氢气放出的热量应为571.6 kJ,A项错误,D项正确。
【总结升华】热化学方程式既表示物质的变化同时表示能量的变化。方程式中,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物质的能量变化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所以必须注明反应物、产物的状态;△H中kJ/mol表示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确定时,按照每摩尔反应进行时的能量变化。
举一反三:
  【变式1】(2019 南京检测)(1)根据图Ⅰ写出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化学反应N2+3H2==2NH3的能量变化如图Ⅱ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2 (g)+3H2 (g)==2NH3 (l) ΔH=2(a-b-c) kJ·mol-1
B.N2 (g)+3H2 (g)==2NH3 (g) ΔH=2(b-c) kJ·mol-1
C.N2 (g)+H2 (g)==NH3 (l) ΔH=(b+c-a) kJ·mol-1
D.N2 (g)+H2 (g)==NH3 (g) ΔH=(a+b) kJ·mol-1
【答案】(1)CO (g)+H2O (g)==CO2 (g)+H2 (g) ΔH=-41 kJ·mol-1 (2)A
【解析】(1)图Ⅰ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关系,由图可知,反应物是CO、H2O (g),生成物是CO2、H2,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是放热反应,ΔH<0,即ΔH=-41 kJ·mol-1。
(2)图Ⅱ反映了由反应物到生成物所经历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变化。起点为mol N2 (g)+H2 (g),终点为1 mol NH3 (l)。变化三阶段为:①吸收能量a kJ;②放出能量b kJ;③1 mol NH3 (g)放出能量c kJ得到1 mol NH3 (l)。故可得热化学方程式:N2 (g)+H2 (g)==NH3 (l) ΔH=(a-b-c) kJ·mol-1,扩大化学计量数后得到A项。
例3?(2019 哈尔滨模拟)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2(g)====CO2(g) ΔH1 C(s)+ O2(g)====CO(g) ΔH2
②S(s)+O2(g)==== SO2(g) ΔH3 S(g)+O2(g)====SO2(g) ΔH4
③H2(g)+ O2(g)====H2O(l) ΔH5 2H2(g)+O2(g)====2H2O(l) ΔH6
④CaCO3(s)====CaO(s)+CO2(g) ΔH7 CaO(s)+H2O(l)====Ca(OH)2(s) Δ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ΔH”的理解,明确“ΔH”既有“+”“-”,又有数值大小。
【答案】选C
【解析】碳与氧气反应放热,即ΔH1<0,ΔH2<0,CO再与O2作用时又放热,所以ΔH1<ΔH2;等量的固态硫变为气态硫蒸气时吸收热量,故在与O2作用产生同样多的SO2时,气态硫放出的热量多,即ΔH3>ΔH4;发生同样的燃烧反应,物质的量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ΔH5>ΔH6;碳酸钙分解吸收热量,ΔH7>0,CaO与H2O反应放出热量,ΔH8<0,显然ΔH7>ΔH8。
【总结升华】反应焓变大小比较的三种方法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 ΔH1<0,A(g)+B(g)====C(l) ΔH2<0,因为C(g)====C(l) ΔH3<0,则ΔH3=ΔH2-ΔH1,所以ΔH2<ΔH1。
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S(g)+O2(g)====SO2(g) ΔH1<0,S(s)+O2(g)====SO2(g) ΔH2<0,/,ΔH2+ΔH3=ΔH1,则ΔH3=ΔH1-ΔH2,又ΔH3<0,所以ΔH1<ΔH2。
3.两个有联系的不同反应相比:
C(s)+O2(g)====CO2(g) ΔH1<0,C(s)+ O2(g)====CO(g) ΔH2<0,根据常识可知CO(g)+ O2(g)====CO2(g) ΔH3<0,又因为ΔH2+ΔH3=ΔH1,所以ΔH2>ΔH1。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1/2O2(g) ΔH=+242kJ·mol-1
  B.2H2(g)+O2(g)=2H2O(l)  ΔH=-484kJ·mol-1
  C.H2(g)+1/2O2(g)=H2O(g) ΔH=+242kJ·mol-1
  D.2H2(g)+O2(g)=2H2O(g)  ΔH=+484kJ·mol-1
  【答案】A
  【变式2】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答案】
  (1)①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②镁片逐渐溶解; ③烧杯中析出晶体
  (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
  (3)Mg+2H+=Mg2++H2↑
  (4)小于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代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C.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既可以为放热反应,也可以为吸热反应
D.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值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值也不同
2.(2019 山东菏泽十三校期末)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表示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4CO2(g)+2H2O(1) ΔH=一4b kJ·mol-1
B.C2H2(g)+O2(g)==2CO2(g)+H2O(g) ΔH=-2b kJ·mol-1
C.2C2H2(g)+5O2(g)==4CO2(g)+2H2O(1) ΔH=-2b kJ·mol-1
D.2C2H2(g)+5O2(g)==4CO2(g)+2H2O(1) ΔH=-b kJ·mol-1
3.已知C(s)+H2O(g)═CO(g)+H2(g)△H=akJ?mol﹣1
2C(s)+O2(g)═2CO(g)△H=﹣220kJ?mol﹣1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  )
A.﹣332
B.﹣118
C.+350
D.+130
4.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H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 kJ/mol~125 kJ/mol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H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反应热值是23.4 kJ/mol,以上事实表明(  ) 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
B.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
C.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
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
5.(2019 上海高考)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 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 H2O + O2 + Q 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ΔH=-57.3 kJ/mol,向1 L 0.5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H2SO4、稀HNO3,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2>ΔH1>ΔH3 D.ΔH1>ΔH3>ΔH2
7.已知分解1mol 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 慢
H2O2+IO﹣→H2O+O2+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1
D.v(H2O2)=v(H2O)=v(O2)
8.(2019 北京海淀)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白磷比红磷稳定
C.S (g)+O2 (g)==SO2 (g) ΔH1 S (s)+O2 (g)==SO2 (g) ΔH2,则ΔH1>ΔH2
D.CO (g)+H2O (g)==CO2 (g)+H2 (g) ΔH>0
9.已知A(g)+B(g)=C(g) ΔH=-Q1 kJ·mol-1,D(g)+B(g)=E(g) ΔH=-Q2 kJ·mol-1,且Q1>Q2,若A和D的混合气体1 mol完全与B反应,放出热量Q3 kJ,则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Q2-Q1) ∶ (Q1-Q3)
B.(Q3-Q2) ∶ (Q1-Q3)
C.(Q3-Q2) ∶ (Q3-Q1)
D.(Q1-Q2) ∶ (Q3-Q1)
10.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O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的滴有红墨水的水面呈现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2019 吉林摸底)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B→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C.A、B、C中C最稳定 D.A→C反应的ΔH=E1-E2
二、非选择题
1.根据实验数据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445 kJ热量,请写出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18 g葡萄糖与适量O2反应,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280.4 kJ热量。
(3)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H2O(l)。已知室温下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
(4)常温常压下,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 kJ,其燃烧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00 g CaCO3沉淀,请写出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化学键的键能是原子间形成1 mol化学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以下是部分共价键键能的数据:
H—S:364 kJ·mol-1,S—S:266 kJ·mol-1,S===O:522 kJ·mol-1,H—O:464 kJ·mol-1。
(1)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下面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2H2S(g)+SO2(g)=3S(s)+2H2O(l) ΔH=-Q kJ·mol-1,反应产物中的S实为S8,实际分子是一个8元环状分子(即/),则Q=___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将a L H2S与b L SO2混合进行上述反应,当a>2b时,反应放热____________kJ·mol-1;当a<2b时,反应放热____________kJ·mol-1。
(3)又已知H2O(l)=H2O(g) ΔH=+44 kJ·mol-1请写出(1)中反应若生成气态水时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运载“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2号(CZ2F)火箭在第一、二级发动机中用“偏二甲基肼”(分子式为:C2H8N2)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液态燃料。
(1)“偏二甲基肼”分子中有一个氮原子不与氢原子相连,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2)已知a g偏二甲基肼与b g四氧化二氮在发动机内燃烧生成稳定的、对环境友好的物质。若生成1 mol N2的反应热为c kJ,写出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解析】 A项中,若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说明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而非标准状况下。B、C、D正确。
2.【答案】 A
【解析】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4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2H2(g)+5O2(g)==4CO2(g)+2H2O(1) ΔH=-4b kJ·mol-1。
3.【答案】D
【解析】已知①C(s)+H2O(g)═CO(g)+H2(g)△H=akJ?mol﹣1,
②2C(s)+O2(g)═2CO(g)△H=﹣220kJ?mol﹣1
①×2﹣②得:2H2O(g)═O2(g)+2H2(g)△H=(2a+220)kJ?mol﹣1>0,
4×462﹣496﹣2×436=2a+220,
解得a=+130.
故选D.
4.【答案】 D
【解析】 化合物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5.【答案】D
【解析】加入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平衡转化率。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属于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但没有注明物质状态。
故选择D。
6.【答案】 D
【解析】 强酸的H+与强碱的OH-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ΔH=-57.3 kJ/mol。由于稀醋酸中是主要醋酸分子,当醋酸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电离过程要吸热,因此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mol,ΔH1>-57.3 kJ/mol;而浓H2SO4稀释时要放出热量,所以ΔH2<-57.3 kJ/mol,故D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A、已知:①H2O2+I﹣→H2O+IO﹣ 慢 ②H2O2+IO﹣→H2O+O2+I﹣ 快,过氧化氢分解快慢决定于反应慢的①,I﹣是①的反应物之一,其浓度大小对反应不可能没有影响,例如,其浓度为0时反应不能发生,故A正确;
B、将反应①+②可得总反应方程式,反应的催化剂是I﹣,IO﹣只是中间产物,故B错误;
C、1mol过氧化氢分解的△H=﹣98KJ/mol,△H不是反应的活化能,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能量差,故C错误;
D、因为反应是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进行的,溶液中水的浓度是常数,不能用其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 A
【解析】 由图像可知石墨、红磷、S(s)所含能量分别比金刚石、白磷、S(g)低,所以由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是吸热反应,A正确;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红磷比白磷稳定,B错误;由固体转化为气体需要吸收热量,故ΔH1<ΔH2,C错误;由图像可知CO(g)和H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g)和H2(g)所具有的总能量,所以CO(g)+H2O(g)==CO2(g)+H2(g)为放热反应,ΔH<0,D错误。
9.【答案】 B
【解析】 利用十字交叉法:
/
得n(A)∶n(B)=(Q3-Q2)∶(Q1-Q3)
10.【答案】 B
【解析】 由图示可知,锥形瓶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显然,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NaOH固体、浓硫酸溶于水的过程中,溶解放热;CaO固体与水反应放热。NH4NO3晶体溶解吸热。
11.【答案】 C
【解析】 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故B错误;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故C正确;整个反应中ΔH=(E1+E3)-(E2+E4),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答案】 (1)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
(2)C6H12O6(s)+6O2(g)=6H2O(l)+6CO2(g) ΔH=-2804 kJ·mol-1
(3)SiH4(g)+2O2(g)=SiO2(s)+2H2O(l) ΔH=-1427.2 kJ·mol-1
(4)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2Q kJ·mol-1
【解析】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注意ΔH和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
2.【答案】 (1)154  (2) /
(3)2H2S(g)+SO2(g)=3S(s)+2H2O(g) ΔH=-66 kJ·mol-1
【解析】 (1)反应可以改成:2H2S(g)+SO2(g)=3/8S8(s)+2H2O(l)
根据公式: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64 kJ·mol-1+2×522 kJ·mol-1-3×266 kJ·mol-1-4×464 kJ·mol-1=-154 kJ·mol-1。
(2)当a>2b时,H2S过量应依据SO2的量计算,当a<2b时,SO2过量应依据H2S的量计算。
(3)1 mol液态水变成气态水需吸热44 kJ。若2 mol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则吸热88 kJ。则由第(1)问可知生成H2O(g)时共放热(154-88)kJ=66 kJ。
3.【答案】 (1) /
(2)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l) ΔH=-3c kJ/mol
【解析】 由于“‘偏二甲基肼’分子中的一个氮原子不与氢原子相连”,所以只能与碳原子相连,所以偏二甲基肼的结构简式为:/。
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关键是确定物质状态及反应热,依题意,“偏二甲基肼与四氧化二氮在发动机内燃烧生成稳定的、对环境友好的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氮气和液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