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学年 语文试卷
分值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课内知识考查(每题2分,共20分)
1、对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相信
②主人何为言少钱 何为:为什么
B、 ①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划分
②将进酒 将:将要
C、 ①美人和之 和:应和着一同唱歌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
D、 ①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影子
②足之所履 履:踩
2、下列各项对古今异义词解说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幼稚盈室 幼稚:年纪小
②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B、 ①依乎天理 天理: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②所见无非牛者 无非:没有不是
C、 ①明星荧荧 明星:明亮的星光
②吾见其难为 难为:使人为难
D、 ①韩魏之经营 经营:筹划管理或组织
②可怜焦土 可怜:可惜
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 ①因其固然 ②腹犹果然
D、 ①此天之亡我 ②亡其两骑耳
4、下列各项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②骑皆伏曰
B、① 砉然向然 ②径须沽取对君酌
C、① 列缺霹雳 ②技盖至此乎
D、① 北冥有鱼 ②善刀而藏之
5、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活用方式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 ①未云何龙 ②良庖岁更刀
C、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朝歌夜弦
D、 ①德合一君 ②此天之亡我
6、下列各项中对词语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弃掷逦迤 逦迤:连续不断
②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拔出
③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应当
④缦立远视 缦立:久立
⑤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麾下:部下
⑥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骑:骑马
⑦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请
⑧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纵:放纵
A、①③⑤⑧ B、②⑥⑦⑧ C、③④⑤⑦ D、①②④⑥
7、下列各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翱翔蓬蒿之间 ②视为止,行为迟
B、①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D、①汉骑追者数千人 ②而莫之夭阏者
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成语中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愿为诸君快战 大快人心
B、如土委地 委曲求全
C、戍卒叫,函谷举 举一反三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步自封
9、下面各项对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B、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C、《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D、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
10、下列各项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后鲍照拟作为多。
C、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D、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1分)
材料一:
5G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最重要角色。
5G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前几年兴起的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智能终端,都将连接上这张物联网。人们也毫不怀疑这些愿景很快就会实现:“手表、眼镜、牙刷、球鞋、自行车等个人资产,城市的停车位、垃圾箱、广告牌、路灯等基础设施,都将是庞大无比的物联网上的一颗颗小沙砾,工厂里的各种装备设施也都将被连接到移动网络上,从自动化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5G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络海量数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同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摘自《人民日报》余建斌《5G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材料二:
本报福州1月13日电(记者刘成志、高建进)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利用5G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手术创面整齐,全程出血量极少。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50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5G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5G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5G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自《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一旦到了荒郊野外,5G就“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自《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会带来什么》)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5G作为"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更彻底。
B.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而且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5G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C.利用信号实时互联互通和5G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医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特性,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5G网络的超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5G网络尽管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是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同时构建适应5G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B.利用5G网络技术,物联网将可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一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5G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5G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B超等,这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要保证利用24G频段以上毫米波的5G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13、5G网络有哪三大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13分)
帽子给我戴正了
刘正权
协警也是警察,你们给我记好了!局长说完这话,走到队列左侧,冲最边上的陈大华瞪圆双眼,举手,敬礼,然后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有人想笑,却没敢笑出来。
局长正就警容警纪警风做训示呢。
陈大华努力去正头顶的警帽,他头小,警帽总是不愿意配合他的脑袋,自然正不起来。
上岗第一天,就在局长那留下不好的印象,陈大华有点沮丧。
队长是知根知底的,队长在分配陈大华执勤点时安慰说,工作态度端正,比警帽戴得正,更有说服力。
陈大华这才宽了心。
春节期间,像鸟儿归巢,在外地上班务工的人全部回来了,车多人多,警力严重不足,协警就成了传说中的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通常是一个警察带三四个协警镇守交通要道。
主要是查酒驾,醉驾。
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小城人,想要如同队长所说的工作态度端正,毕竟不那么容易,好几次敬礼完毕,人家车窗摇下,探出一个脑袋,热热落落骂一句,陈大华你狗日的啥时眼睛近视了?
骂这句话的,自然非亲即故,好在,闻不见酒气,开车手续也齐全,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没气,说狗日的买车都不晓得请我喝顿酒。
小县城规矩,买车是大事,跟搬新家一样,要请喝酒的。
陈大华意思很明显,公是公,私是私。
不是所有人都守规矩的。
初一走父母,初二走丈母,长辈面前,不好放肆。初三初四初五,敞开喝酒的日子,有亲朋故旧知道陈大华所镇守的街道在哪儿,喝酒时就打好了算盘,到时迎着那条路走,陈大华自然晓得网开一面。
偏偏,网在那支着,别说一面,半面都没开。
自投罗网,简直是,好几个熟人因为酒驾,抓了现行。
还让人过节不?
陈大华正一下头顶的警帽,就是要让人好好过节,才这么严的。
你一个协警,不信你能给人敬一辈子的礼!有人这么口不择言骂他。确实,协警中很多人干着干着,因为没有指望转正,加上得罪人,悄悄谋了新的出路。
协警也是警察!陈大华在心里,顶撞了对方一句,以画外音的方式。
事是在初五早上出的。
值了通宵班的陈大华正准备下班,换班的同事已经在街对面冲他招手,示意他可以走人了。一辆白色轿车疯了般从右边抢过来,绿灯数字明明白白显示只剩下一秒了,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所有小孩都熟知不过的道理,身为司机怎么可以犯浑。职业习惯令陈大华一边挥手一边上车道上阻拦,示意对方暂停。
暂停的却不是那辆轿车,是陈大华的思维。
随着一声脆响,陈大华整个身体被撞得腾空飞起来,刚落地随着惯性一个侧滚,惨了,后面一台越野车再度碾上他的腰身。
事故现场,局长发现一个特别反常的现象,陈大华的身体都支离破碎了,警帽却端端正正戴在头上,他的手,以敬礼的姿势呈现在大家眼里。队长告诉局长,为了把帽子戴端正,陈大华在帽子里层缝制了两层松紧带子,为的是警帽能端端正正箍在头上。
肇事车辆被抓住,白车司机解释是,他的车辆不小心刮擦了后边的越野车,想要逃避赔偿才加大油门抢红绿灯的。
越野车司机确实因为追着前面车辆讨要说法才对陈大华造成了二次碾压。
看似站得住脚的解释在局长那儿遭到质疑,局长早先干过刑警,白色轿车司机那话太经不起推敲,眼下车辆都购买了强制险,别说一点刮擦,就是撞了车,也犯不着逃逸,有保险公司理赔的。
醉驾?肯定不是,司机身上没酒气。
莫非是?局长心里一个激灵。
检测结果跟局长怀疑的一样,毒驾。
在给陈大华追认英雄的会议上,有网站记者提出质疑,一个协警,而且是走在下班路上,追认英雄,合适吗?
协警也是警察,请你给我记好了!人民警察的责任担当,有上下班之分吗?局长的声音猛地提高八分,走到那个记者面前,瞪圆双眼,举手,敬礼,跟着迸出这么一句话,帽子给我戴正了!
帽子,我有戴吗?记者摸了摸光秃秃的头顶,这么情绪化的人,怎么当上的局长。
是说你无冕之王的帽子呢!队长上前,轻轻补上一句。
我不过是个网站记者啊?
网站记者也是记者!
队长拍拍手中的警帽,端端正正戴上头顶,会议结束,得出警了。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帽子给我戴正了》为题,强烈的命令语气,既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将小说的意蕴引向深处:有职有权者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清正廉明的形象。
B."毒驾,陈大华只在新闻里见过,他们这种五线城市,难得一见的"为后文陈大华殉职及局长的敏锐做了铺垫。
C.队长是个次要人物,但总是在适当的时机,以最少的语言,或安抚部下,或反映下情,或阐释、传达局长的未尽之音、言外之意,精当而细致。
D."他们这种五线城市",是故事展开的环境,主人公陈大华的遭遇与这里的区位特点和人际关系特色有一定的关系。
15、小说中的陈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16、“协警也是警察”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四、古诗文阅读( 1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为师。与论经史大义,深奇重之。三试于礼部,中绍圣四年进士第,哲宗亲擢为第三。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党人范纯仁客,而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得簿言大喜,命置狱推治,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元官。政和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告。
门下侍郎耿南仲言安国意窥经筵,不宜召试。钦宗不答。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每臣僚登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金人薄都城。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敌围益急,钦宗亟召安国,诏竟不达。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他无所许可,后见安国,叹曰:“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
安国所与游者,谢良佐、杨时皆程门高弟。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安国少欲以文章名世,既学道,乃不复措意。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节选自《宋史?胡安国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B.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C.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D.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虽数以罪去/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史台是我国古代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这个部门里的官员常被称为“台臣”。
B.“告”在古代是指官吏休假,此处的“在告”表示传主一直想向皇帝请假。
C.“经筵”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在宋代正式制度化。
D.“登”本义是上车,引申为“进入”,因此“登对”就是指大臣上朝回答皇帝的询问。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安国学问深厚,多蒙长上关爱。他在太学读书时,师从大儒程颐的朋友,并受到老师的器重;中进士时宋哲宗亲点第三,后来为官又多次得到宋钦宗的关照。
B.胡安国尽心王事,却遭无端陷害。他在湖南时,奉旨向朝廷推荐乡里的才俊之士,本出自一片诚心,却由于权臣听信诬告,导致他被追究,莫名其妙地被免职。
C.胡安国屡被征召,但却无意仕宦。朝廷多次授他官职,他则屡辞不就;他早年出来做官都是为了奉养双亲,等到父亲去世后,他觉得纵然俸禄再多,也无用处。
D.胡安国道德高尚,备受他人敬重。他虽不愿为官,但仍为国分忧;有人把他和二程相提并论,即便程门高徒见到他到访,个个都是谨执官礼、规规矩矩地迎送。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安国屡辞,南仲又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非有向背也。”
(2)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9分)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诗人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23、古诗文填空( 6分)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言人人殊,_____________。《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_____________。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如此,茶才_____________,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前人于此常有_____________的描绘。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七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2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众说纷纭 难以置信 耐人寻味 炉火纯青
B.莫衷一是 不足为据 意味深长 出神入化
C.莫衷一是 难以置信 意味深长 炉火纯青
D.众说纷纭 不足为据 耐人寻味 出神入化
2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更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B.茶里面既有色彩斑驳的大千世界,又有酸甜苦辣的生活
C.茶里面既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
D.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一杯茶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艺术的完整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近日,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红,片中申公豹的口吃撑起了全片近一半的笑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一种言语障碍,口吃以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为主要症状,表现为说话时经常非自愿地重复、停顿或者延长。①__________,但就是在表达上有困难。口吃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一般都是在5岁前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矫正,如果不及时矫正,②__________。口吃是多种原因造成的,③__________。儿童受到惊吓或严厉的训斥;遭到突然而强烈的精神打击;遇到环境变化,如上幼儿园、与陌生人相处时就容易产生紧张和胆怯情绪,说话时就会结结巴巴,时间一久就会形成口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人的价值有时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1 C 2B 3C 4A 5 B 6B 7D 8A 9C 10D
11、B “广大用户反对高资费”错,据材料一第3段“降费”应是服务商为适应5G发展的主动行为。
12、D “网络频段越高,基站覆盖的范围越小”依据材料三并不存在这样的反比例关系,材料三只讲了“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
13 (1) 超高的网速(2)超低的时延(3)超大的容量(或连接)
(材料三“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可概括出“超高的网速”。材料二“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可概括出“超低的时延”。材料一“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概括出“超大的容量或连接”
14、A
15、(1)爱岗敬业。他虽只是一名五线小城的不在编协警,但兢兢业业,责任心强,交班后不忘职责,不幸殉职,为维护道路安全,他坚持原则,决不徇私,即使是熟人亲朋违章,他也不会“网开一面”。
(2)严于律己。为保持警容严整,头小的他在帽子里缝制两道松紧带来箍住警帽,将警帽戴正。
(3)待人和善。在执法过程中,陈大华挨了骂,心里还没气,和熟人随和地说笑,哪怕有人后不择言骂他,他也只有在心里顶撞。
16、(1)第一次是在陈大华上岗第一天,局长对协警做训示时提到的,意在提醒协警们应该有正确的身份定位。该句位处小说开篇,既交代了主人公身份,又立刻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2)第二次是陈大华的内心独白。对责难他严格执法的任,他不当面顶撞,表现了他既坚持原则又待人和善的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3)第三次是局长对网站记者说的。这是对社会上轻视协警,以身份评判人的不良风气的批评,有力地表现和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17、A 根据句意断句。“虽”表转折,其前断句,且前面“常若痛切于其身”句意完整,排除CD;“迄”解释为“到”,到什么时候呢?不完整,不能在“迄”后就断句,应是“然自登第迄谢事”,排除B,选A项。句子翻译为:胡安国看到中原沦陷,黎民涂炭,就好像痛在自己身上。虽然多次以罪罢去,其爱君忧国之心反而更加坚定,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于不顾。从登第到去世,四十年在官,而实际在位还不足六年。
18、B“此处的'在告'表示传主一直想向皇帝请假”有误,这里“在告”就是指的官员处在休假期。
19、D“个个都是谨执官礼、规规矩矩地迎送”分析有误,据原文“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可知,“迎送”有误,这里是强调送别胡安国时规规矩矩、端端正正。
20 ①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又说胡安国有对皇上不忠的心思,钦宗说:“他是因为有病而辞官,并没有背离我的意思。”
②胡安国神情严肃地说:“皇上也在重围之中,如今圣上号令发不出来,卿大夫遗憾的是想要效忠却没有办法,我又怎能只惦记自己的儿子呢?”
详解:①“不臣”,对皇帝不忠;“渠”,他;“向背”,偏义复词,偏“背”,背离。句子翻译为:胡安国屡次辞官,耿南仲又说胡安国有对皇上不忠的心思,钦宗说:“他是因为有病而辞官,并没有背离我的意思。”
②“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不出”,发不出来;“恨”,遗憾。句子翻译为:胡安国神情严肃地说:“皇上也在重围之中,如今圣上号令发不出来,卿大夫遗憾的是想要效忠却没有办法,我又怎能只惦记自己的儿子呢?”
[参考译文]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进入太学后,以程颐之友朱长文和颍川靳裁之为师。靳裁之给他讲经史大义,并十分器重他。胡安国曾三次应试于礼部,终于在绍圣四年(1097)考中进士,后来提举湖南学事,当时皇帝下诏要求举拔未被发现的有才能的人,胡安国便将永州布衣王绘、邓璋推荐给朝廷,以响应皇上之诏。王绘、邓璋二人年老不能赴朝,胡安国请求任命他们为官,以劝勉学子。零陵主簿说此二人为党人范纯仁之客,又为流放之人邹浩所请托。蔡京一向厌恶胡安国,听到零陵主簿之言后大喜,便命湖南提刑对胡安国追究罪行,然而始终未找到什么证据,但胡安国仍被除名。不久,零陵主簿因为犯罪而伏法,台官追究其诬损胡安国之事,恢复了胡安国的原官。政和二年,由于母亲去世,胡安国离职移往江东,后来,其父也去世了,胡安国对子弟说“:我以前是为双亲而进入仕途的,现在,双亲既去,我纵有万钟俸禄又有何用呢?”于是,胡安国称病不再为官。靖康元年(1126),朝廷拜胡安国为太常少卿,不就;再拜起居郎,又不就。朝廷多次发旨催胡安国赴朝上任,胡安国无奈到了京师,并再次向朝廷表白自己有疾病的情况。
门下侍郎耿南仲指责胡安国意在获取经筵之职,不宜召试。钦宗没有理睬南仲之言。胡安国曾多次辞官不就任,耿南仲又指责他不忠,钦宗说“:胡安国是因为有病而辞拜,并非有意那样。”每次有臣僚轮对,钦宗都问其是否认识胡安国。金人逼近都城。胡安国的儿子胡寅尚在城中,有人替他担忧,他却伤感地说:“圣上也在重围之中,如今圣上号令发不出来,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我能只惦记胡寅吗?”金敌攻城更紧,钦宗急召胡安国及许景衡,但诏书最终没能送达。安国看到中原沦陷,黎民涂炭,就好像痛在自己身上。虽然多次因罪罢去,但每有君命,他就置家事于不顾。然而他从登第到去世,四十年在任,而实际在位还不足六年。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对其他人无所赞许,后来见到了胡安国,叹曰“:我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只有二程先生,没想到还有胡安国也是如此。”
胡安国所交往的人如游酢、谢良佐、杨时等皆是程门高弟。胡安国出使湖北,杨时当时担任府教授,谢良佐为应城宰,胡安国每次来谒见他到离去,必整装端笏正立目送之。胡安国少年时想以文章立名于世,但学道之后,便不再有这种想法。著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21 C“红袖”不是诗人自己的衣袖,而是女子的衣袖。意思是梅花绽放,让闺阁中的女子也趣味盎然地聚在一起传杯饮酒,以至于酒泼洒出来沾湿了衣袖。
22、意为世俗之人满眼看到的只是艳丽的桃杏,却不识凌寒独放色香俱佳的梅花。(2分)诗人把世俗之人对桃杏和梅花的态度作对比,讥讽世俗之人的浅薄与庸俗。(2分)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2分)
23(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4B 25D 26D
27(1)脑子里很清楚自己想说什么(2)就可能伴随终身(可能难以治愈)
(3)心理因素是其发生的原因
28立意参考:
【从综合的角度】
(1)从文中关于稻草价值的不同观点出发,探讨:何为“价值”/人(事物)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人(事物)的价值应怎样体现。
(2)从稻草卖了螃蟹价却并不具备螃蟹的价值这一点出发,①论述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而应深入本质(看问题不能看表象)。②联系社会现实(如奢侈品消费、过度包装等)探讨“价格”与“价值”倒置的现象。
【从“有人”角度】
①依附他人可能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却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社会价值。
②人(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质量、作用等)。
【从“稻草定律”的角度】
①环境可以影响/决定事物的价值②联系现实探讨如何增加人(事物)的附加值。
稻草与白菜、螃蟹
蔡宏伟
生活在习惯把人脉关系置于个人实力之上的畸型群体中,一根稻草也会蒙受两脚动物们的炎凉趋避。在势利之徒看来,稻草绑了白菜,其价值便等同于白菜;绑了螃蟹,其价值便等同于螃蟹。于是乎,他们为稻草代言励志:“我是一根不一样的稻草,我一定要绑上螃蟹!”
可惜,稻草的价值终究是由自身实力决定的。不管捆绑的是白菜,还是螃蟹,东西提回家清理,两根稻草最后的结局一模一样——扔进垃圾箱地干活。
一个人不注重自身实力的营建,不在德、能上砥砺自己,妄想着、筹措着攀龙附凤,以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傍上“贵人”便能事半功倍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结局大多如绑过螃蟹的稻草,腥味是沾足了,但进锅入席的梦就不要做了。
的确,当稻草与螃蟹一同在秤盘里接受买卖双方眼光的检阅时,稻草是够荣耀的了。傍上大款的平民佳丽、博得富翁青睐的寒门青年、暂得升迁的尘俗小吏,甚至刚得到一碗烂肉面赏赐的乞丐,他们的脸上差不多布满同样的神情。
倘若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片刻,螃蟹价的稻草完全能忘记自己的稻草身份。可惜,时间不会停留。光阴流转,不断提醒我们要时刻记得自己是谁。
春秋时晋国有位姓董的官员,他见到范氏家族势力煊赫,想要是娶了他家的一位姑娘,自己不也就有了可供攀附的大树,成了捆绑螃蟹的稻草。他的朋友叔向反对他的这个想法,希望他安心做根稻草。他不听,硬是风风光光地做了范家的姑爷。绑螃蟹不容易!范家的姑娘脾气大,娘家的人更嚣张。终于有一天,董姑爷开罪老婆,被大舅佬叫仆役吊在院内大树上反省。他请求叔向为之缓颊,叔向笑道:“你不就求取一个攀附的机会吗?现在不正如愿以偿!”
吊在树上时的狼狈与结婚盛典上的荣耀,恰如稻草被扔后的寂寥与绑在螃蟹身上的自得。而身处所谓的“荣耀”与“自得”中的稻草,早忘了自己不过是一根稻草。那位攀了高枝的董姓官员,自认已是范氏家族的一员,习惯用螃蟹的态度颐指气使,可一根稻草怎生“横行”?终究是要露过本相来的。他的身后,是长长的一串诸如被逐出豪门的怨女、失宠遭摈的谪吏、投靠失路的清客等等组成的人流。他们笑过、哭着,风光过、失落着……时间的公正与不可逆,将人世间的悲剧与喜剧糅合在了一起。
一个人对自我价值怯于正视,便会勇于、甚而至于不惜一切甘心附丽于他人身上。稻草自有稻草的价值,至于是捆绑白菜,还是捆绑螃蟹,那只关乎它的使用对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