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6 09:0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温故而知新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
2.土地改革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时间,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等(概况)。
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造成农民这种结局的根源是什么?
封建土地所有制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地主
农民
封建的土地制度
占有土地比例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地主
农民
旧中国人口、土地分布比例图
②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③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请看这幅图片,结合导入框的内容从中
你读到了什么?
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当家作主
1950—1952年底基本完成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此次改革主要内容是改什么?改的目的是什么?
内容:改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巩固新生政权。
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
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
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
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
分批进行,区别对待;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同时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性色彩,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土地改革这种区别性的措施有什么好处?
正是这种区别性的措施,使土地改革实现了四个心:贫雇农得地开心, 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
此次土地改革的效果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果?
到 1952年底,除一部分
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
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变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时
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分到劳动工具和牲畜
农民分到了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
新中国成立之初,考虑到西藏各方面情况特殊,进行改革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暂缓改革西藏封建农叔制度。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于1959年发动全面武装叛乱,妄图永远维持封建农奴制度。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满足西藏百万农奴要求翻身解放的愿望,中类人民府决定在平息叛乱的同时,提前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
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与“土地改革”相关的文学作品
《创业史》
《暴风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毛泽东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①(政治)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②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③(经济)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④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⑤其胜利推进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力推进;
对承包的土地进行现代化管理
参加管理
“农民 工”拿到工资存折
子女接受现代化教育
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把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时代在发展,而民生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放眼中国,如何在民生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老百姓既关心又期盼的大事,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
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

土 地 改 革
必要性
(原因)
时间:
法律依据:
核心内容:
目的:
具体做法:

结果:


意义: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1950年~~1952年底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分批进行,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地主也有份地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1949
年第
一届
中国
人民
政治
协商
会议
1949
年10
月1日

开国
大典
标志

中华
人民
共和

成立
巩固
政权
领土解放
和平解放西藏
军事措施
抗美援朝
经济措施
土地改革
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
?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家赢得独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全国大陆实现统一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 抗美援朝胜利 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共同主题:
巩固新生政权
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年来梦寐以求
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也因此我们新生的政权的到了农民的热烈拥护。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政党理念,随着国家的发展,民生问题逐渐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一直把农民问题当成头号问题的中国共产党从2005年起,又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所以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党的正确领导和殷切关怀下,我国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
2.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 )。
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剥削制度
B
3.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
4.与“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这一历史现象是因果关系的是( )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巩固了新生政权
③走上了一条合作化的道路
④搭上了社会主义快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
5.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一个重要历史进程(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运动
D.新中国成立
C
6.下列表格内容反映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运动
C.抗美援朝战争 D.人民公社化运动
B
时 间 开展地区 涉及人口 主要意义
1950—1952年冬 新解放区 3亿多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7.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8.土地改革的完成对经济的影响是( )
A.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B.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C.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A
D
8、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C
A
10、(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B、A、C、D)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2)其中A、C、D代表的三件大事的共同作用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