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 感觉世界 同步练习
基础闯关全练
1.如图所示,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 )
图 2-1-1
A.痛觉 B.嗅觉 C.触觉 D.味觉
2.我国人民币的票面上常有盲文面额标记.盲人能利用皮肤的哪一感觉迅速而准确地辨别人民币面值的大小( )
A.触觉 B.味觉 C.嗅觉 D.热觉
3.“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心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的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4.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具有最大保护意义的是(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
5.在同样的环境下,分别用左、右手摸一个玻璃球和一块小木块,然后说出两手对这两个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6.“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7.公安部门利用警犬破案,这是利用了狗的( )
A.敏锐的目光 B.敏捷的动作
C.发达的味觉 D.敏感的嗅觉
8.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下列不是其原因的是( )
A.鼻毛能阻挡灰尘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使空气变得湿润
C.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使空气变得温暖
D.鼻黏膜内有嗅觉细胞
9.绍兴是一个酒乡,要酿造好酒,不但要用好米、好水,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品酒师。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是干不了这个职业的,这是因为( )
A.要保持味觉灵敏必须减少刺激
B.酒鬼贪吃,误事
C.酒鬼喝醉了,酒杯拿不稳
D.品酒师具有特殊的本领
10.妈妈做了三道菜,一道是凉拌苦瓜、一道是糖拌两红柿、一道是爆炒鸡丁。小明说第一道菜苦、第二道菜甜、第三道菜咸.那么小明感觉苦味、甜味、咸味的主要部位分别分布在舌的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全练
1.如图2-1-2所示为盲人在“阅读”盲文。关于盲人感受外界信息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2-1-2
A.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B.盲人用触觉器官感受外界信息
C.盲人“阅读”盲文时,是利用听觉
D.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2.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很清凉,傍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
A.密度B.内能C.热量D.比热容
3.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4.在品尝美味的时候,人体是靠哪个感受器去感知味道的( )
A.耳蜗 B.嗅黏膜 C.味蕾 D.视神经
5.下列哪一项属于人的基本味觉( )
A.酸甜苦辣 B.酸甜苦咸 C.酸甜辣咸 D.甜苦辣咸
6.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____、____等感觉器官。此外,________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7.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灵敏地感知环境变化。请想象你是下面这个情景中的主角,阅读并回答问题:
星期天,小丽在家做饭的时候,接听了一个电话。正接着电话时,她闻到了一股逐渐浓重的焦味,连忙跑进厨房,关了煤气.打开锅盖的时候,感到手被热气烫了一下。看锅里的饭已经变成了黄褐色,尝了一小口,好苦啊!
(1)在这个生活情景中,小丽有哪些感觉?
____;_ ___;____;____;__。
(2)这些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
____;_ ___;____;____;____。
(3)这些感觉对于小丽处理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三年模拟全练
1.当人感冒时.虽然身体虚弱,却不想吃饭菜,连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
A.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感冒药的味道影响了味蕾的敏感度
2.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结合,其中主要利用触觉的是( )
A.“望”B.“闻”C."问”D.“切”
3.医生为病人动手术而实行局部麻醉,在动手术过程中,病人感觉不到疼痛,但能感觉到手术刀与身体的接触,这说明_______不同。
五年中考全练
1.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酒驾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
A.酒精麻醉大脑,使行为失控
B.酒精麻醉小脑,使行为失控
C.酒精麻醉脑干,使行为失控
D.酒精引起肝中毒,使行为失控
2.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
A.大脑B.脊髓C.胃D.小肠
3.盲人“阅读盲文”是通过皮肤的触摸来感受的,都参与盲人“读”懂文章含义的神经中枢是( )
A,触觉中枢和味觉中枢B.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
C,触觉中枢和语言中枢D.运动中枢和嗅觉中枢
核心素养专练
1.请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虽是金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明走到自家的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叹:“真香呀!”在橘园里,他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的不错……
(1)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____?
(2)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___。
(3)当小明在橘园里待了一会.品尝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为什么? ______。
2.金秋时节,杭州西湖桂花飘香,迎来了一批批赏桂的游客。桂花紫薇园,位于杭州植物园内,与满觉陇村并称为杭州两大著名赏桂胜地。近日来,桂花紫薇园内游客川流不息,人们尽情欣赏桂花(如图2-1-3所示).吸吮着淡雅的桂花香味,流连忘返。
据杭州植物园介绍,桂花紫薇园占地4.5公顷,栽有2 000多株桂花树,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20多个品种,在大片桂树林中,还栽有300多株被人誉为“满堂红”的紫薇,与桂花相互辉映在植物园的精心设计及布置下,与桂花紫薇园毗邻的“玉泉鱼跃”景区,推出了“渔家情”“雨林随想”“春花秋实”“西湖暮雨”等几组如诗如画的园林小品,并以独具特色的桂花科普图片展、休闲茶座等形式,为杭州市民和游客赏桂增添了新乐趣。
桂花栽培在中国约有2 500年的历史.桂花芬芳馥郁,沁人心脾,故有“月中桂子落,天香云外飘”之称桂花也是杭州市的市花?金秋赏桂,已成为杭州人秋游的传统节目。
图2-1-3
(1)游客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2)说一说游客闻到桂花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
(3)当游客在桂花园玩了一上午,品尝了闻名的西湖龙井茶以后,就再也感觉不到起初刚进园时的淡雅的“桂花香味”了,请问,这是为什么?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 感觉世界
1.C盲人踩着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前行,靠的是脚的触觉。
2.A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靠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
3.D“花气袭人”指花的香味扑面而来,这通过嗅觉感受:“鹊声穿树”指鸟儿的鸣声穿过树被人听到,这通过听觉来感受。
4.D人的皮肤中,冷觉感受器感受低于皮肤温度的刺激:热觉感受器感受高于皮肤温度的刺激。触觉感受器感受接触和压挤等机械刺激。痛觉感受器不仅分布在皮肤,而且在全身各处都有分布,当人体的各种刺激达到可能损伤人体的程度时,都能引起人体产生痛觉。所以痛觉是机体受到损伤性刺激时发出的警报,对人体具有保护意义。故选D。
5.答案两手对这两个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是玻璃球比较冷,木块比较热:这说明皮肤对外界物体的感觉是热的还是冷的,不只是由物体本身温度的高低决定的。
6.C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题干中“闻韶音”属于人的听觉,“知肉味”属于人的味觉。
7.D狗具有敏感的嗅觉,常用于搜救和缉毒。故选D。
8.D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黏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9.A品酒师不嗜酒,可以减少刺激,保持味觉灵敏。
10.答案舌根 舌尖 舌侧前部
解析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程度不同,舌根对苦味比较敏感,舌尖对甜味比较敏感,舌侧前部对咸味比较敏感。
1.C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依靠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来接受刺激从而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形成感觉。故A、B、D正确,C错误。
2.D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子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低,放出相同热量
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高,故D正确。
3.B从题中可知,吃大蒜的人本身嗅觉器官功能正常,所以不存在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或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递等情况,A、D均错误;吃大蒜的人,由于嗅觉中枢对大蒜的“蒜”
味产生了适应现象,所以闻不到“蒜”味,而旁人对该气味没有产生嗅觉适应现象,所以能闻到“蒜”味。故选B。
4.C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感觉味道的是舌,舌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凸点,小凸点里有许多味蕾,味蕾里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
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5.B味觉主要可以分为酸味、甜味、咸味、苦味、鲜味等。舌能够感受这些味觉。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6.答案舌 鼻 皮肤
解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等味道。此外,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7.答案(1)听觉 嗅觉 触觉 视觉 味觉(2)耳鼻 皮肤 眼 舌(3)这些感觉功能使小丽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事件的发生,并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解析(1)根据资料分析,“接听了一个电话”与听觉有关:“正接着电话时,她闻到了一股逐渐浓重的焦味”与嗅觉有关:“打开锅盖的时候,感到手被热气烫了一下”与触觉有关;“看锅里的饭已经变成了黄褐色,尝了一小口,好苦啊!”与视觉和味觉有关。
(2)人的听觉器官是耳;嗅觉器官是鼻;触觉器官是皮肤:视觉器官是眼;味觉器官是舌。(3)这些感觉功能使小丽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事件的发生,并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1.C人们对食物的味觉既有舌的感觉,也有鼻的嗅觉,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感冒时鼻塞导致嗅觉灵敏度降低,味觉也会削弱。
2.D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主要利用触觉。
3.答案触觉和痛觉的感受器
解析局部麻醉的人不会感到痛,是因为麻醉药对痛觉感受器起作用,但仍能感觉到手术刀与身体的接触,由此说明触觉和痛觉有各自的感受器。
1.B小脑能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小脑,使行为失控,因此,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2.A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大脑。
3.C盲人“阅读”盲文,通过盲文刺激指尖上的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触觉,再在语言中枢的参与下来理解盲文。
1.答案(1)鼻、眼、舌、皮肤(2)大脑(3)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解析(1)据题可知,小明主要运用了鼻、眼、舌、皮肤等感觉器官。(2)嗅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3)久闻橘香味使大脑的嗅觉中枢产生适应现象,对橘香味暂时不敏感了。
2.答案(1)耳、眼、舌、鼻子。(2)桂花中的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产生桂花香味的感觉。(3)
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产生适应。
解析理解嗅觉的形成过程及嗅觉具有适应性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