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课堂速记
一、南方政权更替(政治)
316年,西晋灭亡。
317年,东晋建立。420年,东晋灭亡。
420-589年,宋齐梁陈相继出现,史称“南朝”。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
1.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③社会安定④统治者采取适当的政策⑤移民和当地人共同努力
2.表现: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生产技术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②手工业:进步快速③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为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十六国
东晋
317年建
西晋
316年亡
十六国
东晋
317年建
西晋
316年亡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南朝)
宋
齐
梁
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了解淝水之战的概况和影响。
2.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3.分析魏晋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原因,了解民族融合的表现和影响。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1
阅读书淝水之战部分完成问题:
1.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方、结果?
2.有哪些关于淝水之战的成语典故?
3.淝水之战有何影响?
淝水之战
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说说它的概况和影响。
想一想
自主学习2
阅读书本北魏孝文帝改革部分完成问题: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分点分方面概括)。
3.改革的影响?
自主学习3
阅读书本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部分完成问题:
1.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有哪些?
2.魏晋的民族交融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小组合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
课后活动
1.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
2.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融合,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1.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的是( )
①加强对黄河流域控制
②惩治贪官污吏
③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④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2.下列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
②为北魏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③有利于黄河流域经济恢复
④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课堂小结
1.淝水之战:383年,前秦(苻坚)和东晋在淝水交战,前秦以多败少,退回北方。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①鲜卑族崛起,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内迁各族和汉族已无明显区别。
<措施>①实行文治,移风易俗②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统治③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推广汉语汉服,改汉姓,联姻通婚。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原因>①五胡内迁,与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学习交流②北朝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统治方式和政治制度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表现>①经济交往密切:相互学习生产方式(内迁各族定居,汉族也学习接受他们的实物、服饰、工具)②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语成为主要通用语言,西北各族的乐器、歌舞也深受汉族人民喜爱),胡汉观念和隔阂淡薄减少。
<影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