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难点: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环境与人类的健康有多大的关系?看一下下面两幅图片
说一说,这是为什么?你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一起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PPT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滋润了万物。
一场大雨后,可是庄稼颗粒无收。那是一场什么样的雨?——酸雨(PPT3~4)
(二)学案导学 自主学习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阅读分析教材P108~110内容,结合观察P109酸雨的形成图及生活经验,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
阅读分析教材P111科学?社会?技术内容,结合观察P111温室效应示意图及生活经验, 回答课前预习中的相关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 学案导学、观察分析、自主学习。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学生初步了解本节知识要点。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三)合作探究 点拨升华
1.两人合作探究
互相提问,本节课在围绕哪些知识进行学习,获得对知识的初步认识。
2.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问题(1)
①实验:在家中用醋泡一下鸡蛋壳。体会一下酸性物质。
②酸雨有什么危害?
③如何控制酸雨的产生?
问题(2)
①襄阳最近几年持续干旱,对生产和生活有影响吗?
②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关乎一个地方还是全球?
③生活中提倡“低碳”,你了解“低碳”生活吗?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获得知识,知道:(1)酸雨的危害;(2)其他污染的危害。
学生提出探究中的问题与疑惑。
3.师生互动活动
教师介绍: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等)造成的。
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师引导认识探究的环节。(PPT6)
学生针对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PPT7)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回答提出方案中的问题。
(1)材料用具
酸雨(配置)、种子、卫生纸、烧杯、注射器。(或替代品)
问题:
(2)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选用什么作为对照?
(3)种子的数量一粒可以吗?选多少粒?
(4)只做一组实验,可行吗?如何做才可靠?
(5)需要进行数量统计吗?如何处理结果?(PPT8)
教师提出建议。(1)认识几种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值。(2)设计合适的表格记录数据。(PPT9)
学生完成探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PPT10)
完成讨论问题:酸雨一定是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吗?(PPT11)
教师从生物圈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酸雨的危害。(PPT12)
教师介绍控制酸雨的基本措施: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PPT13)
教师介绍:重金属污染和水污染。(PPT14~15)
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危害的实例?(PPT16)
情感教育:也许人的进化最后是戴上防毒面具……爱护自然是你我的共同责任。(PPT18~19)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鼓励式、赞扬式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5.知识拓展
介绍科学?技术?社会——温室效应 (PPT17)
(四)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说出:(1)酸雨的形成;(2)酸雨的危害;(3)对照实验的设置。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 (PPT20)
(1)酸雨成因:大量的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等)造成控制措施: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五)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随堂知识训练 (PPT21)
2.达标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提升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练习题。
四、反思与评价
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
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
评价等级
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行为
教学过程
中再优化
优化问题
优化方法
1
2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