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1.6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1.6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30 14: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本课和第 5 课,都是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 5 课是在运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时间,本课是在运动相 同时间的条件下比较运动的距离。学生 在第 5 课中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秒表、如何分工合作等,对于本课重点活动的开展有一定帮助。 本课探索板块的设计思路与第 5 课相同,具体如下。
第一步,告知相同运动时间里不同交通工具通过的具体距离,比较快慢;第二步, 不同地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运动的快慢(运动时间相同,距离不同);第三 步,不同地点,不同时出发,比较运动的快慢(同样是运动时间相同,距离不同)。三 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得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 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已有的经验,即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 软尺测距离,进一步到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秒表计时、软尺测距离。
科学概念目标:
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科学探究目标 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 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 快慢的准确性。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软尺、秒表、学生活 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 学课件。
(三)教科书解读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 3 页,分为四个部分。
1. 聚焦
聚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知道,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测量 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 慢”是回顾上节课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的方法;“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 相同的,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直指 本课的重点,即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的 运动距离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教科书提 供的猎豹追击羚羊的图片,含义是两者 运动时间相同(羚羊很机敏,会随着猎 豹追捕的启动而立刻逃跑,直至被捕 到),运动的距离不同(猎豹在追捕启 动前,肯定和羚羊有一段距离)。本图 片也与拓展活动的“追及跑”前后呼 应。
2. 探索
探索活动 1 ,“按照运动的快慢, 将 6 种交通工具排序”。教科书以图表方式,呈现了 1 小时内 6 种交通工具通 过的距离,学生可以直观地比较它们通 过的距离长短,并调动原有经验“相同 时间内,运动的距离长,运动快”,对6 种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做出准确判断 并且在活动手册中排序。
探索活动 2,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 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运动的快 慢。教科书中用文字描述了具体的比较 方法:“两名同学听口令从不同地点同 时沿直线出发,听到第 2 次口令时停 止走动。用软尺分别测量他们的运动 距离,记录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 慢。”两次口令,是用于保证两名同学 运动的时间相同。配图上,两名同学在 两条摆放方向不同的软尺旁用相同方式 行走。两条软尺分开摆放且方向不同, 是为了让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出发并且 不能直接比较他们运动距离的长短;将 软尺铺在地上,一是方便学生走直线, 二是便于测量。图片旁还提示“可以用 脚跟接脚尖的方法来行走”,这是考虑 到教学场地的活动范围小,建议用这样的方式行走以减小移动距离。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视活动场地自行选用安全可行的动 作,比如单脚跳、双脚跳等。
探索活动 3,两名同学出发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相同,比较运动的快慢。这个活动在 活动 2 基础上增加了难度,需要学生思考如何保证两名同学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教 科书的配图给出了具体操作提示:两名学生在教室内外不同地点,地上都铺有软尺, 旁边都有一位计时的同学;秒表和旁白,提示学生可以计时 10 秒来控制两名学生的运动时间相同,用软尺测量距离来比较快慢。教科书建议行走的时间为 10 秒,是因为考 虑教室的场地有限,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生行走的时间。
3. 研讨 “怎样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运动相同时间时,比较运动的距离,距离长的运动快,距离短的运动慢。
4. 拓展
拓展活动 1 的“追及跑”游戏,是本课研究结果的应用。两名同学一前一后站在 跑道上,听口令起跑和停止。游戏结果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面的同学追上了前面的 同学,运动时间相同,追的同学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快;二是后面的同学追不上前面 的同学,需要测量两名同学的运动距离来比较快慢。
拓展活动 2,“比较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旨在让学生知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些物体的运 动速度大小。
关于科学词汇“速度”,点到即止,不做深入解释。因为关于速度的公式及计算, 小学数学在 4 年级会有专门的课时进行讲授,本课无须涉及公式及计算。
(四)教学建议
本课课前,教师要为探索活动 2 和探索活动 3 的开展寻找合适的活动场地,并且 提前在地面上固定好软尺或画好刻度。
1. 聚焦 首先,教师设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怎样比较?”回顾比较方法:在相同距离内,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 快慢,时间短的运动得快,时间长的运动得慢。然后,再抛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如 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
2. 探索
(1)教师先出示 6 种交通工具在 1 小时内通过的距离的图表,请学生根据图表, 将交通工具按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学生填写后,全班交流 排序结果和排序方法。最后小结:6 种交通工具都运动 1 个小时(相同时间),运动距 离长的运动得快,运动距离短的运动得慢。
(2)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让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你能比较出他们运 动的快慢吗?”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追问两个关键的问题“如何保证运动时间是相 同的?”和“怎么知道两名同学的运动距离?”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让学生明确比 较的方法:不用秒表计时的情况下,可以用两名同学听指令同时开始和同时停止来保 证运动的时间相同,用软尺测量他们行走的距离,通过比较距离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同时,为了比赛更公平,需要统一规定行走动作,比如教科书中建议的脚跟接脚尖的 方式;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要提醒学生如何借助软尺测量运动距离,即开始时脚 尖对着零刻度线,行走时贴着软尺走直线,运动停止后看脚尖所对应的刻度线;为了 使比赛更有序,建议四人小组分别担任比赛者(2 人)、发令员、记录员。接着,学生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提醒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的记录。活动后, 请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即使从不同 地点出发,也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运动快慢。
(3)教师呈现一个新的情境:“两名同学都沿着直线行走,从不同地点出发,而且 出发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先引导学生思 考这个活动和前一活动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再追问关键问题“怎样保证运动时间是相 同的?”,引导学生利用秒表来计时。为使活动更省时高效,在有足够活动场地和秒表 的情况下,教师可将四人小组分为两人小组(一人行走,一人计时并记录),同时进行 测量;如果活动场地有限,也可以采用组和组之间相互比较的方式。接着,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且关注学生及时记录的情况。活动后,请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和 实验结论。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即使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出发,也可 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运动快慢。
3. 研讨 教师可以总结性地提问:“我们研究了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怎样比较?”引导学生归纳: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即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4. 拓展 拓展活动的展开程度和展开方式视教学时间而定。
拓展活动 1,时间允许的话,组织学生到操场上进行“追及跑”游戏;如果时间不 够,教师展示提前拍摄的两个视频,一个是后面的同学追上了前面的同学,另一个是 没有追上,利用软尺测量了他们的运动距离,让学生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并说说 理由。
拓展活动 2,先告知学生,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即速度的大小。再结合探索活动 1~3 的结果举一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喷气式客 机 1 小时飞行 900 千米,汽车 1 小时行驶 120 千米,喷气式客机比汽车运动得快、运 动速度大。”最后,请学生也尝试着进行描述,并且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比较常见物体的 运动速度。
(五)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共有 3 项内容。 第 1 项内容用于探索活动 1 的记录,按从快到慢的顺序将 6 种交通工具的编号和 1 小时通过的距离的数值填进 表格。
第 2、3 项内容分别用于探索活动 2 和探索活动 3 的记录,在相应的格子 里填入比快慢的两名同学的姓名、运动 所用的时间和运动的距离,在最后一行 填写比较后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