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 单元巩固验收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 单元巩固验收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16 14: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单元巩固验收卷 [学生用书试卷P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鞍山中考)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教室内不要喧哗,是要求同学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C.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的速度快
2.(嘉兴校级月考)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两朵花将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D )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
B.水仙花呈蓝色,玫瑰花仍然呈红色
C.都呈蓝色
D.水仙花呈蓝色,玫瑰花呈黑色
3.(绍兴柯桥区六校联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声音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
C.声音有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4.(杭州月考)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宇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D )
    A      B       C    D
 第4题图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5.(常州中考)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D )
 第5题图
A.像是实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6.(金华月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丽水期中)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时在玻璃罩中安装一只电铃,用抽气机逐渐向外抽气,如图所示,发现电铃的声音不断减小,再总结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 B )
 第7题图
A.等效替代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化法
8.(绍兴期末)在秀丽的南明湖有数只天鹅或俯冲嬉戏,或悠闲漂浮。下列关于天鹅在水中的倒影说法正确的是( B )
 第8题图
A.与天鹅是等大的实像
B.由光的反射形成
C.天鹅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的倒影变大
D.若湖水深3m,漂浮于水面的天鹅与水中倒影距离为6m
9.如图,平面坐标轴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D )
第9题图
A.0到-1区域 B.-1到-2区域
C.0到-2区域 D.-2到-4区域
10.(金华月考)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多次被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B )
 第10题图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尽可能延长,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1.(台州期中)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C )
   a       b      c      d
第11题图
A.a B.b、d
C.c D.a、c
12.(嘉兴校级月考改编)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C )
A.听小骨 B.半规管
C.耳蜗 D.鼓膜
13.(嘉兴校级月考改编)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B )
甲      乙      丙     丁
第13题图
A.图甲中,在灯光照射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有长短变化,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
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纸片上的字是纸片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14.(衢州月考)喷水鱼因特殊的捕食方式而得名,它能喷出一股水柱,准确击落空中的昆虫作为食物。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喷水鱼看到昆虫的光路图的是
( A )
      A          B
      C          D
15.(瑞安五校联考)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 )
①     ②    ③     ④
第15题图
A.②① B.②④
C.③① D.③④
二、填空题(第16、17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50分)
16.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漫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__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__的缘故。
17.(丽水期中改编)声音在 15℃的空气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是__340__m。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要快__。
18.(金华月考)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1)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发声的物体在振动__。
(2)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__。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经常用到,叫做__转换法__。
19.早晨一束阳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某液体中,在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折射角为__30°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折射角将__减小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0.(丽水期中)“无声手枪”是在__声源__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人耳接收__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传播过程__中减弱噪声。
21.(杭州月考)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1题图
(1)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然后通过[__⑤__]__听小骨__传到内耳,刺激[__⑧__]__耳蜗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__⑦__]__听神经__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
①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__咽鼓管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②不要经常戴耳机听高分贝的音乐,因为长期如此有可能损伤__鼓膜__,使听力减退。
22.(长兴月考)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
第22题图
(1)小明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__。
(2)如图b所示,分解太阳光的实验中,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这一结论。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活动中:
①小华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现象,其中B是跳棋子A在“平面镜”中的像,C是一张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绘有相同方格的纸,OO′是方格纸的中线。由此现象得出的下列实验结论中,说法不可靠的是__A__。
A.像的大小与物体不相同
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D.像与物分别在平面镜的两侧
②小明将一枚跳棋子放在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后,镜面、物和像的位置如图d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平面镜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__。补救的措施是按图中箭头__乙__(选填“甲”或“乙”)的方向适当转动镜面。
23.(嘉兴校级月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__缩小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C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第23题图
三、解答题(每空2分,共20分)
24.(绍兴柯桥区六校联考)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空气__传播到人的耳朵的。
(2)当人的头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看不见表,这说明__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__,同时也听不见表声;如果此时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__入射角__(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第24题图
(3)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强__(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25.(瑞安五校联考)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第25题图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__同一高度__。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__倒立、缩小的实__像。(填像的性质)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变大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__上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B__。(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