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浙教版科学七下:阶段滚动小卷4(2.4-2.6)(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浙教版科学七下:阶段滚动小卷4(2.4-2.6)(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16 14: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滚动小卷4 [学生用书活页P7]
(2.4 光和颜色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 2.6 透镜和视觉)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嘉兴校级月考)下列关于不可见光应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
C.我们看见验钞机发出紫色的光,那就是紫外线
D.臭氧层能大量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温州期末)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第2题图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3.(嘉兴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笔在水中发生了“折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D )

第3题图  A    B    C     D
4.(衢州月考)做好书本实验是学好科学的前提条件。某同学配戴眼镜凝视图中两条平行黑线,将眼睛慢慢移近,直至不能清楚看到这两条线为止,摘下眼镜后又能看清这两条黑线。该同学可能有的视力缺陷及其成因是( A )
 第4题图
A.有近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B.有近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C.有远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D.有远视,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小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B.平面镜成的一定是虚像
C.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的像
D.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它在镜中的像越小
6.(绍兴柯桥区六校联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C )
A.在光屏上不能成像
B.在光屏上能成像,像的大小是原来的1/2
C.在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暗
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7.(丽水期中)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D )
 第7题图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对方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8.(嘉兴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房间,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D )
第8题图
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C.整个房间都是亮的
D.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
【解析】 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发生镜面反射,由于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垂直,因此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应是0°,即反射光线沿原方向返回,没有光线进入人眼,也没有光线射到墙壁上,所以整个房间还是一片黑暗。
9.(嘉兴校级月考)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第9题图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10.(杭州期中)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图甲),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图乙)。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第10题图
A.图甲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B.图乙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C.图乙是小孔成像
D.小孔成像所成的是一个虚像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3分)
11.(湖州期末)为了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光导管,经多次__反射__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漫反射传播到车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__凹凸不平__(选填“凹凸不平”或“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第11题图
12.(衢州月考改编)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第12题图
所示,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C是薄玻璃板。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较黑暗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2)薄玻璃板中看到的蜡烛的像是__正立__、__等大__的__虚__像。
(3)若实验中把薄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__不会__(选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若实验中B蜡烛在白纸上移动,始终不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__薄玻璃板与纸面没有垂直__。
13.(长兴月考)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焦距为10cm。
第13题图
(1)若将蜡烛从图示位置移至20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__靠近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当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2)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变短,要使蜡烛的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可将凸透镜向__下__(选填“上”或“下”)移动。
三、解答题(第14题15分,第15题12分,共27分)
14.(嘉兴校级月考)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A凸透镜的焦距为50cm,B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第14题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__B__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实验次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1
60
12
缩小
2
30
15
缩小
3
20
20
等大
4
15
30
放大
5
12
60
放大
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大__;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__减小__。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__不够全面,因为他只记录了像的大小,没有记录像的正倒(合理即可)__。
15.(衢州月考)陶瓷茶杯底部有一枚硬币,人移到某一位置时看不到硬币,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以后,又能看见硬币了。请你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造成“看不见”“又看见了”的原因。
第15题图
【答案】 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茶杯中不装水时,硬币反射的光刚好被茶杯口挡住,不能到达人的眼睛中,所以人看不到茶杯中的硬币;而在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由水中射向空气中时,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这时光就能够射到人的眼睛中,人就能够看到硬币,所以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