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五章 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回顾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复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3.应用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进行相关计算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特点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四、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能量流动的概念要点呈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输入传递转化散失1.分析课本图5-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深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在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人工投入的能量2.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结合课本图5-6,5-7分析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完成学案上的问题:图5-6 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图5-7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①第一营养级:____________(主要)
②其它营养级: ____________(1)能量的来源(2)与能量有关的几个概念的辨析:摄入量=________________,
同化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化量+粪便量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下一营养级摄入 +未被利用同化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3)能量的最终去向:
非顶级营养级的同化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顶级营养级的同化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呼吸消耗+分解者利用太阳能上一营养级1.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 )
2.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
3.除最高营养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
4.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对点训练
5.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
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
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
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
C一.能量流动的过程(2)流动过程
阅读课本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完成学案上的问题1和2 :为研究方便起见,这里将肉食性动物作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464.6植食动物
62.8肉食动物
12.6二.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金字塔1.特点:_________、_________。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不可逆转的;2.原因:②能量流动不能循环,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利用。②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③未利用的一部分。①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二.能量流动的特点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生产者464.6植食动物
62.8肉食动物
12.6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因为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下一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比上一级少?能量金字塔不能倒置, 但数量金字塔可能倒置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的部分。人工生态系统最有效能量流动关系对人类最有益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_______的利用。1.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
2.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越多,所以能量流动一般不会超过4~5个营养级( )
3.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4.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
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
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C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2012?安徽,30Ⅱ)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3%命题角度1:能量传递效率1.计算公式: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
传递效率都相等( )
(2)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可改变( )
(3)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10%~20%( )
×××2.概念理解:命题角度2: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2.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
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l 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 )
A.550 kJ B.500 kJ C.400 kJ D.100 kJA1.在食物链“A→B→C→D”中,D增重10 kg,则至少需要消耗A kg1250完成学案上的规律总结命题角度3:能量流动的综合计算3.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自主构建知识网络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走进高考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1B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走进高考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C2014年全国课标卷Ⅱ(3)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_________、
________,此外还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固定的能量。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1.(2015?海南,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D2.(2015?福建,4)右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
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
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3 780+4 200)/31 920×100%=25%太阳鱼同化量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呼吸作用消耗能量应小于1 483-126=1 357该食物网中的生物缺少分解者与无机环境,只有无机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3.(2013?广东,5)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
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
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A4.(2010?山东,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恒温动物维持体温需要消耗较多的有机物C10%~20%是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圈养动物产量的提高依赖于同化量的增加
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哺乳动物不能利用的物质多于动物性食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