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3.6 3.7 地球表面的版块,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3.6 3.7 地球表面的版块,地形和地形图 教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16 16:37:37

文档简介

课题名 第十二讲——地球表面的版块,地形和地形图
目标
重难点
一、考点梳理(我都会!)
1.地球表面的版块(1)大陆漂移说: 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海底扩张说:由哈里赫斯和迪茨基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3)板快构造学说:
①全球由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六大板块组成,
漂浮在 上,不断地发生 和 。
②板块的碰撞形成了 (海沟、岛屿),
板块张裂形成了 和 。
2.地形和地形图
(1)地形的类型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
——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
——顶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
——周围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①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
②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
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
陡坡
等高线较密处
缓坡
等高线较疏处
山峰(洼地)
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
(3)地形的变化
①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
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风的侵蚀作用:风蚀城堡;沉积作用:沙丘;流水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溶洞;沉积作用:江河的中下游和河口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冰川作用:角峰和冰斗谷)
②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
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 , ,使地表趋于 。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
③地球表面的形态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二、随堂快练(我能行!)
1、板块构造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是(  )
A.日本多温泉 B.美国多飓风 C.智利多地震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2、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坳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4、下面四幅图是表示地球演变过程中海陆分布的变化情况,根据大陆漂移的假说,由早到晚的排列顺序是(  )
A.③④②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5、右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6、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7、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A______板块?B______板块?C______板块?E______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板块.
(3)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在不断______(扩张、缩小).
(4)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

(5)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是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碰撞
挤压形成的;台湾和日本的火山和地震较多是因为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8、下列地貌形态属于流水沉积而成的是
A.流动山丘 B.富春江边的沙滩 C.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D.天中山地貌
9、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属于(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10、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岩石风化 D.流水沉积
11、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1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右图等高线上的字母与实际地形图上的字母配对正确的是(  )
14、在下列地理现象后的横线上,填上力的作用名称的字母。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1)岩层褶皱、断裂 (2)黄土高原的沟谷 (3)长江中下游平原 (4)火山爆发和地震
(5)青藏高原的抬升 (6)沙漠地区的沙丘
15、下列地表形态都是在地球内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1)形成上图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的是:______。
(2)总结各图可以得出:______作用使地表起伏崎岖,______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一般来说,______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16、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小清河流向的方向是 。
(2)大青山主峰和小青山主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AB一线和CD一线和E 处的地形分别是:AB _,
CD _,E _(山脊、山谷、山峰、鞍部)。
(4)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水
平距离为 米。
1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处地形为________,E地形部位是________。
(2)疗养院位于________(南、北)坡。
(3)图中a、b、c中,不属于河流的支流的是________;
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水流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
(4)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线路,
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________。
(5)拟从甲处向乙处修一条公路,③、④线路中,
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
(6)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库,用标出最佳坝址,同时用斜线“////”画出水库建成后被水淹没的部分。
课题名 第十二讲——地球表面的版块,地形和地形图
目标
重难点
一、考点梳理(我都会!)
1.地球表面的版块(1)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 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海底扩张说:由哈里赫斯和迪茨基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3)板快构造学说:
①全球由 亚欧 板块、 美洲 板块、 太平洋 板块、
非洲 板块、南极洲 板块、 印度洋 板块六大板块组成,
漂浮在 软流层 上,不断地发生 碰撞 和 张裂。
②板块的碰撞形成了 山脉 (海沟、岛屿),
板块张裂形成了 裂谷 和 海洋 。
2.地形和地形图
(1)地形的类型
丘陵 ——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
平原 ——地面宽大,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200米以下)
山地 ——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
高原——顶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
盆地 ——周围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①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
②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
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
陡坡
等高线较密处
缓坡
等高线较疏处
山峰(洼地)
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
(3)地形的变化
①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
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风的侵蚀作用:风蚀城堡;沉积作用:沙丘;流水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溶洞;沉积作用:江河的中下游和河口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冰川作用:角峰和冰斗谷)
②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
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 风力 , 流水 ,使地表趋于 平缓 。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
③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 和 外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
二、随堂快练(我能行!)
1、板块构造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是( B )
A.日本多温泉 B.美国多飓风 C.智利多地震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2、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 )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D )
A.地壳的坳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4、下面四幅图是表示地球演变过程中海陆分布的变化情况,根据大陆漂移的假说,由早到晚的排列顺序是( D )
A.③④②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5、右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A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6、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C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7、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A_美洲_板块?B_南极洲_板块?C_印度洋_板块?E_亚欧_板块.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_板块.
(3)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在不断_扩张(扩张、缩小).
(4)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
火山 和 地震
(5)珠穆朗玛峰不断升高是 亚欧_板块和_印度洋 板块碰撞
挤压形成的;台湾和日本的火山和地震较多是因为_太平洋_板块和_亚欧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8、下列地貌形态属于流水沉积而成的是
A.流动山丘 B.富春江边的沙滩 C.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D.天中山地貌
9、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属于( A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10、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 A )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岩石风化 D.流水沉积
11、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C??)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12、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B )
A.高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 A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右图等高线上的字母与实际地形图上的字母配对正确的是( C )
14、在下列地理现象后的横线上,填上力的作用名称的字母。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1)岩层褶皱、断裂 A (2)黄土高原的沟谷 B (3)长江中下游平原 B (4)火山爆发和地震 A
(5)青藏高原的抬升 A (6)沙漠地区的沙丘 B
15、下列地表形态都是在地球内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1)形成上图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的是:_ABD__。
(2)总结各图可以得出:_内力__作用使地表起伏崎岖,_外力_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一般来说,_内力_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16、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图中小清河流向的方向是 由南向北 。
(2)大青山主峰和小青山主峰的相对高度是 17 米。
(3)AB一线和CD一线和E 处的地形分别是:AB 山脊 _,
CD 山谷 _,E 鞍部_(山脊、山谷、山峰、鞍部)。
(4)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地的实际水
平距离为 4万 米。
1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处地形为________,E地形部位是________。
(2)疗养院位于________(南、北)坡。
(3)图中a、b、c中,不属于河流的支流的是________;
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水流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
(4)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线路,
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________。
(5)拟从甲处向乙处修一条公路,③、④线路中,
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
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库,用标出最佳坝址,同时用斜线“////”画出水库建成后被水淹没的部分。
【答案】
盆地;鞍部 (2)南
(3)c;a (4)① (5)④? (6)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