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战争的后果同步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存在矛盾
B.大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苏俄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
D.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
2.一战后,美国在下列哪一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没起着关键作用:
A.欧洲经济的复兴和赔款问题
B.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C.欧洲的安全保障问题
D.远东太平洋地区秩序的确定
3.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A.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不分胜负
B.作战双方代价惨重,损失巨大
C.双方通过停战和谈来结束战争
D.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4.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显著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
A.反战思想开始出现
B.反帝运动渐趋平缓
C.国际共运开始兴起
D.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5.一战爆发后,对激进的妇女运动持反对态度的英国政府率先宣布给予妇女普选权。战后,一些欧洲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这主要是由于
A.战争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秩序和结构
B.战争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C.妇女在战争中的社会作用显著增强
D.交战各国政府希望稳定前方将土军心
6.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三国争夺的焦点是
A.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问题
B.对德国的控制权问题
C.德国的赔款问题
D.对国联的操纵权问题
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这种独立的意识具体表现为战后
A.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
B.美,日的迅速崛起
C.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象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这说明“一战”
A.推进了战后的民主化进程
B.给欧洲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C.促使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
D.使“和平主义”成为历史潮流
10.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对着伦敦街头辉煌灯火发出“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预感,其依据是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开展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1.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这一事实说明
A.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的影响
B.战争加剧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
C.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D.社会主义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12.《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C.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D.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1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奥地利官员理查德写道:“过去的阿尔萨斯--洛林,现在已经回到了它法兰西祖国的怀抱中了。但是许许多多的新阿尔萨斯--洛林被人为地在东欧制造出来,滋养着民族仇恨和准备着新的战争。……战前,欧洲有六大强国,组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集团。这两个集团曾是相互平衡的,只要它们情愿,就可以保证和平。”这一言论意在说明
A.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建立更能保证和平
B.战胜国按照自己利益的需要制造新的民族矛盾
C.民族自决原则并未在东欧国家实行
D.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的要求为新的战争埋下种子
14.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B.美国对华持“门户开放”政策
C.英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对付俄国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15.熊伟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中写到站到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确实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人类并没有因为这一惨痛经历而变得清醒和理智,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宽容和公正,他们仍然沿着老式的路数来思索和处理向题。”作者认为
A.各国并未吸取教训继续我行我素
B.人类在一战后根本没有进行反思
C.一战使各国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D.—战造成的物质损失还不够惨痛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后,各殖民大国及某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逐,最后由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消耗战。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千米宽的土地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
材料三 如下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首次出现了坦克
——《世界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31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双方动员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351万人。大战死亡人数达到900万人,受伤2000多万人,另有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所有参战国的战争费用达3000多亿美元。因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
(1)材料一“偶然的恐怖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大战产生的重大结果。
(3)江泽民曾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要牢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坚持奋斗。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17.(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欧洲各国对美战债起源于第一吹世界大战,包括协约各国在战争期间向美国的借债,以及战争结束后,美国向各国提供的复兴贷款。在战债问题上,美国方面反对将赔款与战债联系在一起,坚持有债必还的原则。而法国则主张将对美国的债务建立在德国赔款的基础上,这也是英、意、比等其他国家的共同看法。美国国会于1922年成立了“世界大战外国债务委员会”,自1923年至1926年先后同13个国家达成了战债协议,规定了各国战债的偿还期限及利息。赔款问题同美国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欧洲的困境给美国提供了插足的机会。1924年4月,由美国主持的“道威斯计划”,确定了1924-1929年的具体赔偿额。为确保德国如期赔款,由美国银行家向德国提供大笔贷款以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对此,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
——据李世安《世界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在战债与赔款问题上美国与欧洲国家的分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插手赔款问题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B
6.A
7.C
8.C
9.A
10.D
11.B
12.D
13.B
14.C
15.A
16.(1)萨拉热窝事件。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自己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意大利等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日本等国家乘大战之机迅速崛起;另一方面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3)人类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
17.(1)美国从纯商业的角度认为有债必还,反对将战债与赔款捆绑在一起;一战使协约国损失惨重,偿付战债困难,希望通过从德国索取巨额赔款来偿还债务,所以将战债与赔款捆绑到一起。
(2)协调了协约国与同盟国的矛盾;提升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有利于德国重新崛起;有利于一战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美国与欧洲经济联系的加强,导致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