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17 15: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白醋 C.食盐 D.花生油
2、如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侧在同一水平上的红水,左侧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是物质是(  )

A.硝酸铵 B.蔗糖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3、下表列出了20℃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所加NaCl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① 10 2 12
② 10 3 13
③ 10 4 13.6
④ 10 5 13.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③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4g
B.①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①②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D.①②③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
4、要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固体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增加溶质
5、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容易晾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间间隔变大
C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D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洗洁精能溶解油渍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
C.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析出晶体
D.溶液中溶质只能有一种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2℃,析出甲多
C.将t3℃的甲溶液降温,可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8、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食盐溶液中,逐渐加入食盐.下列图象能表示加入的食盐质量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是(  )

9、根据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下列实验的现象或结论不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 ? ? ?
?实验现象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右再向左移动,冷却至室温后,最终停在刻度“4”附近 ?装铁丝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装铜丝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加而减小 ?说明氧气的浓度是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说明铁与铜的活泼性Fe>Cu
A.A B.B C.C D.D
10、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C.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D.结晶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共26分)
1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盐酸 HCl;
(2)澄清石灰水Ca(OH)2 ;
(3)医用酒精C2H5OH ;
(4)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FeSO4 。
12、如表是NaCl和KNO3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6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110
①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36g/100g?水;
②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NaCl (选填“NaCl”或“KNO3”);
③20℃时,将20g?NaCl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68 g;
④为了将混有少量NaCl杂质的KNO3的饱和溶液提纯,可通过降温结晶 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晶体;
⑤40℃时,将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20℃,对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CD 。
A.溶质的质量分数:NaCl<KNO3
B.析出固体的质量:NaCl>KNO3
C.NaCl和KNO3都是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NaCl>KNO3
1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 BACD(填序号)。
(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5 g,水95 g。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B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
(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
14、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C (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 (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30 g该溶质。
(4)现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B(填“>”、“=”或“<”)。
(5)现有t2℃时B的溶液100g,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 3g(填“>”、“=”或“<”)。
(6)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7)现用提纯后的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外,还需要天平、量筒 。
15、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Ⅴ.【实验结论】
(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下降(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 。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低于 (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② (填序号)。
①CaO???②NH4NO3????③浓H2SO4
Ⅶ.【反思交流】
(1)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 Q放(填“>”或“<”或“=”,下同),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 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2)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不再溶解放热 。
三、计算题:(共4分)
16、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8g.
②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D 2、A 3、C 4、D 5、D 6、D 7、B 8、B 9、A 10、D
二、填空题:(共26分)
11、答案为:
(1)HCl;
(2)Ca(OH)2;
(3)C2H5OH;
(4)FeSO4。
12、答案为:①36;②NaCl;③68;④降温结晶;⑤CD。
13、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14、答案为:(1)t1;
(2)C;
(3)A;30;
(4)<;
(5)>;
(6)降温结晶;
(7)天平、量筒。
15、解:Ⅴ(1)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下降,故填:下降。
(2)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故填:升高。
Ⅵ若物质c为NaOH,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装置内的气压升高,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低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溶于水吸热,①CaO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②NH4NO3溶于水吸热,③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填:低于;②。
Ⅶ.(1)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降低;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故填:<;=。
(2)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不再溶解放热,因此就看不到沸腾现象,故填: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说明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不再溶解放热。
三、计算题:(共4分)
16、答案:①0.8g;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