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程序:课前(看教材→独立完成导学案中复习和预习部分→课前上交检查)→课中(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疑点、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课后(加深巩固)
【知识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温顾知新】课前完成
1、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______→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______→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______→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______→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染色体在遗传上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 和 两种物质组成
【预习导航】课前完成
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的主导观点:____________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 格里菲思)
两种肺炎双球菌比较
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 有无毒性
S型细菌
R型细菌
实验过程及现象
①_________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死亡,鼠体内有_______
③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 __________
④
结论: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T2噬菌体的介绍: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外壳是蛋白质,头部内含有DNA,它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的增殖。
⑴结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 构成,头部含有_ __。
⑵与大肠杆菌的关系:___ ___。
⑶增殖特点: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 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
成分,进行增殖。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⑴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 __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⑵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__ __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5、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⑵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
【课堂主要探究活动】重、难点突破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一)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①_________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死亡,鼠体内有_______
③加热杀死S型细菌小鼠体内小鼠__________
④
思考题组1:
①在第三组中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还有没有毒性?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四组中的S型细菌是怎么出现的 _________ ____。
③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为什么?
(二)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美国,艾弗里)
讨论1:在肺炎双球菌中有蛋白质、DNA、荚膜多糖等物质,如何设计实验来
证明哪一种成分是转化因子?说出你的主要设计思路。
实验结论: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也就是说, 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讨论2:
1 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哪一种组分?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同学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不能得到被标记
的噬菌体,为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标记噬菌体?
阅读并观察教材P45图3-6,概括实验步骤:
①噬菌体分别
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
③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 。
思考题组2:
1、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由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 的作用下完成的。
实验结论:___ ___是遗传物质,蛋白质未起到遗传作用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涉及三个经典实验,请写出这三个实验的材料及结论
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
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1944年,美国,艾弗里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说出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
(1)真核生物:
(2)原核生物:
(3)病毒:
结论: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所以说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思考: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吗?
【思维拓展】1、科学家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哪个是遗传物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材,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为什么几个经典实验都选择细菌或病毒作材料而不选择熊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的原料从哪来?
特别提醒:
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但DNA分子在加热变性后待温度下降时又可复性
【习题巩固】: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 B.R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2.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 )
A.杂交实验法 B.同位素标记法
C.病毒侵染法 D.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
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0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
A.RNA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多糖是遗传物质
5.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 )
A.噬菌体的DNA B.细菌的DNA C.噬菌体的蛋白质 D.细菌的核糖体
6.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
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7.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细菌的核苷酸和自己的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8.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9.用甲种病毒的RNA与乙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装成一种病毒丙,以病毒丙侵染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中产生大量子代病毒,子代病毒具有的特征是( )
A.甲种病毒的特征 B.乙种病毒的特征
C.丙种病毒的特征 D.都不是
10.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做了如下标记,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实验前的情况见下表:
噬菌体 细菌
核苷酸 标记32P 31P
氨基酸 32S 标记35S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元素。
(2)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_________元素,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有_________元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困惑与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
课堂札记
课堂札记
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S型细菌
小鼠体内_______,鼠体内分离出___________
课堂札记
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S型细菌
小鼠体内小鼠______,鼠体内分离出_______
课堂札记
⑴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上清夜放射性很_______
沉淀物新噬菌体中_________
⑵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
上清夜 _______
沉淀物放射性很_______新噬菌体
中含32P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