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1)(中图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1.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1)(中图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7-09 20: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1.植物的向性运动
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命题落点
1.植物的感性运动与向性运动的区别,向性运动的类型、意义。如例3
2.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现象及有关机理。如例1、2、4、5、9、11
3.生长素生理功能的两重性及顶端优势。如例3、6、7
4.生长素类似物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例8、10
5.其它类型的植物激素。如例7
6.植物激素间的相关关系。
【典例精析】
例1: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本题是在常规考查基础上附加旋转因素,要求会分析此情况下生长素的分布及对伸长区生长的影响。解题需明确:1,无旋转时,单侧光刺激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造成各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等(a>b);2,旋转时,胚芽鞘尖端受光均匀,生长素分布亦均匀(c=d);3,生长素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4,生长素可促进尖端下面的一段(伸长区)的伸长生长。答案:A。
例2: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 )
A.杨树顶芽的生长
B. 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体的不同部位生长素的来源和分布。顶芽生长所需的生长素来源于自身;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所需的生长素来源于顶芽;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所需的生长素来源于发育着的种子;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地积累于侧芽部位造成的。答案:A。
例3: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匀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见下图)
解析:本题为在常规题型基础上附加旋转刺激。在分析此题时,一是考虑单侧光的作用效果,二要考虑旋转的作用效果。由于整个暗箱置于匀速旋转状态,对箱内幼苗而言,无论怎样旋转,光线只能来源于暗箱的开口,即始终为单侧光刺激,故应朝向单侧光(暗箱的开口)侧弯曲生长。答案:B。
例4: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 )
A.喷洒N肥 B.提高CO2的浓度
C.喷洒P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破题的关键是明确“温室栽培减产的原因”是“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即由于不能形成幼嫩的种子,无生长素来源,子房不能发育为果实。故可采取的补救措施为喷洒生长素类似物。答案:D。
例5: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 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图中c,d,e和f用—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c和d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e和f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首先针对植物向光性问题,提出了两个假说,用所给实验进行检验。数据以图示信息给出,要求学生会观察实验处理方法,捕获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进行综合,得出结论。(1)图a和b比较,光下与暗处搜集到的生长素一样多,否定了其中的一种假设:即光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2)图c和d与图a和b相似,不同的是每个胚芽鞘尖端均用玻璃片插入,从结果看,未影响生长素的合成与分泌。故本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玻璃片的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在第(2)问的基础上,图e和f明显证明了验证了第二种假说:即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4)通过以上分析,本结论需对所提出的两种假说做出相应的结论。
答案:(1)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2)胚芽鞘被玻璃片分割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3)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4)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不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而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
【常见误区】
1.对“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认识不全面,对“向光性本质”理解不到位。
(1)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有二:
① 单侧光下生长素的分布:背光侧多于向光侧,致使向光侧生长慢于背光侧。
② 生长抑制物的分布:向光侧多于背光侧,致使向光侧生长受到的抑制强于背光侧。两种激素的协同作用,使植物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特性。对问题全面系统的认识有助于分析、解释和在实验中运用这一原理。
(2)单从生长素分布情况分析:向光生长的本质原因在于生长素的分布,单侧光是外因,生长素的分布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点在分析问题时要切记。
2.对“感光”的内涵认识不清:
从感光部位来看,只有胚芽鞘尖端(即生长点)具有感光功能,其它部位无此功能。感光的效应表现为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在尖端由背光侧向向光侧运输。从生长素的作用部位看,它作用于尖端下面的一段,即伸长区。生长素由尖端运输到伸长区,使伸长区两侧生长素浓度不均衡,故而使伸长区细胞表现出不可逆的伸长生长。切除胚芽鞘尖端后,植物便失去感光作用,既便将带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尖胚芽鞘的顶端,但仍不能使生长素产生横向运输。
3.对“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图解”的认识误区:
对这一图解的认识,学生常以为处于曲线“下坡段”的生长素浓度会“抑制生长”。实际上,生长素有其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即“阈值”。在“阈值”范围内,均表现为促进生长,其中“峰值”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超过阈值,才转为抑制生长。
4.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效果优越于生长素。一方面是由于在植物体内不存在生长素类似物的“分泌调节”的问题,即不受其它激素制约;另一方面是由于植物体不产生任何酶类分解生长素类似物。故使用生长素类似物,效果好而持久。但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具有局限性:用生长素类似物可适当补偿由于未授粉造成的作物减产,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均可补偿。当需要收获“种子”时(如油菜籽、小麦、水稻、玉米等),用这种方法就无法补救。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飞行在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上放置一株水平方向的幼苗,培养若干天后,根、茎生长方向是 ( )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向下生长,茎向下生长
C.根向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2.下列各项生产实践,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 ( )
A.果树的整枝修剪 B.摘心促进侧芽发育
C.无籽番茄的获得 D.嫁接保持原品种的特性
3.在农业生产上,通过移植能促进植物侧根的生长,这是因为移植过程中能 ( )
A.促进侧根生长素的产生 B.抑制侧根生长素的产生
C.破坏了根的顶端优势 D.生长素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4.把正在萌芽的种子胚芽朝下倒放,则胚芽的生长情况是能 ( )
A.横着生长 B.向下生长 C.向上生长 D.停止生长
5.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
A.自由扩散 B.渗透 C.主动运输 D.协助扩散
6.在栽培番茄的过程中,要使枝多、花多、果多,达到增产的目的,应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 ( )
A.除草松土 B.加强灌溉 C.适时摘心 D.追施氮肥
7.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枝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是因芽和幼叶可以 ( )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表明插枝的死活
8.幼小的植株如棉苗,在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下,一般呈现下列哪种现象 ( )
A.直立生长 B.生长方向与太阳光无关
C.向东倾斜生长 D.向西倾斜生长
9.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辣椒的未受粉花蕾,得到的无籽辣椒,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 )
A.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B.与极核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C.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10.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 ( )
A.顶芽不再会产生生长素 B.圈以下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下侧芽不产生生长素 D.剥圈以下侧芽部位的生素浓度降低
二、简答题
11.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取A、B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A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B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A箱的番茄呈 色,B箱番茄呈 色。从这两箱番茄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发现A试管中呈砖红色,B试管中也呈此颜色,但比A试管中的颜色 (深或浅),说明经乙烯利处理后番茄中 含量增多了。根据上述实验可证明乙烯具有 的作用。
12.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实验材料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分割开)。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2)预期实验结果:
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 。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 。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 。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C6.C 7.C 8.C 9.C 10.D
11.红/绿/深/还原糖/促进果实成熟。
12.(1)主要实验步骤:第一步:将3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上;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中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2)预期实验结果:弯曲度大/弯曲度小/弯曲度最大。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