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2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2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16 18:5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河西走廊—— 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河西走廊——沟通东西方的
交通要道
8.2
鸣沙山、月牙泉
玉门关遗址
嘉峪关
第八章 省内区域
读教材第87页的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河西走廊名称的由来。
2.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知道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 学 建 议
自 主 学 习
一、古今交通要道
【概括总结】
(1)从地理位置看,甘肃省是我国东部地区与西域之间相互沟通最便捷的通道。
(2)从地形条件看,河西走廊南北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势较平坦。
(3)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是 “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随着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陇海—兰新—北疆铁路线的开通,如今,河西走廊仍然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走廊”。
一、古今交通要道
位置、范围
古今交通要道
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现在:两洲两洋的“黄金走廊”
地形、地势特征

知识点小结

一、古今交通要道
1.河西走廊位于__________省境内,东起__________岭,西至__________关,南北介于________山和北山之间,是呈_____________走向的狭长地带,因其位于__________河以西而得名。
2.汉唐以来,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东部通往__________的“__________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一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__________洋和__________洋的“黄金走廊”。
3.甘肃省河西走廊两侧相邻的省区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祁连山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西走廊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第__________级阶梯。
一、填空题
达 标 检 测
甘肃
乌鞘
古玉门
祁连
西北—东南

西域
丝绸
太平
大西
青海省
内蒙古自治区
西北—东南走向

一、古今交通要道
1.知道河西走廊的气候类型、特点。
2.知道河西走廊主要河流的名称及其水源补给来源。
3.举例说明河流对河西走廊的影响。
4.说出河西走廊的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瓜果名称。
阅读教材第88页、89页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 学 建 议
自 主 学 习
二、灌溉农业



【概括总结】
河西走廊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表以荒漠和半荒漠为主。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成为本区内流河的主要水源补给来源。冰雪融水和河流对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人口分布以及城镇的兴起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灌溉农业
植被稀少,多荒漠、半荒漠
灌溉农业

城镇分布

灌溉农业
河流补给来源、内流河
地形南北高、中间平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
绿洲分布






知识点小结
二、灌溉农业
1.甘肃省境内著名的“粮仓”指( )
A.湟水谷地 B.河套平原 C.河西走廊 D.渭河平原
2.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是( )
A.四季如春 B.降水少,气候干燥
C.长冬无夏 D.降水丰沛,气候湿润
3.我国西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是( )
A.水源条件 B.资源条件 C.劳动力短缺 D.光照条件
4.河西走廊最典型的农业类型是( )
A.灌溉农业 B.河谷农业 C.水田农业 D.旱地农业
5.下列不属于河西走廊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是( )
①冬小麦 ②谷子 ③玉米 ④甘蔗 ⑤胡麻 ⑥油菜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④⑤
C
B
A
A
C
二、灌溉农业
阅读教材第89页、91页的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1.了解河西走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例。
2.知道河西走廊气候、植被的特点。
3.描述祁连山对河西走廊的重要性。
4.分析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并了解当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教 学 建 议
自 主 学 习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概括总结】
(1)河西走廊土地构成中,绿洲所占比例小,其余为荒漠、戈壁等难利用的土地,且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多风沙,再加之当地人们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行为,使得河西走廊沙尘天气频发,也使得河西走廊绿洲面积不断缩小。
(2)人们可从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积极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方面来保护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这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脆弱的
生态环境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解决的措施
造成的危害
知识点小结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兰州2011年4月29日电 受新疆东移冷空气的影响,28日18时许,甘肃自西向东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截至29日10时,已有19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或扬沙天气,其中有6个站出现强沙尘暴。专家分析,造成沙尘暴天气的根源在于乱垦土地、砍伐防护林等人为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大面积土地裸露,一遇大风便容易形成沙尘天气。专家指出,治理沙尘暴,关键要树立善待自然、善待沙漠的观念,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县乡基层,不能再让沙尘暴肆虐。
民勤沙尘暴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结合材料分析产生沙尘暴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地表多为荒漠、半荒漠,提供沙尘源;气候干旱,降水少;缺乏植被保护;大风天气的发生等。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
2.沙尘暴天气的危害有哪些?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影响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给人类造成一定程度的生命财产损失等。
3.如何保护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
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积极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
民勤沙尘暴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