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6 20:3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重阳节环保策划方案范文
九九重阳节到来啦,这是个充满了思念的日子,以下 XX 策划书为您精心提供,欢迎你阅读参考。
活动概况
1、利用节日的空余时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活动目的
1、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
2、家庭垃圾是否可回收的分装
3、提倡无纸办公
4、提倡植树绿化
5、提倡使用节能灯具、电器
6、提倡不能乱扔东西、禁止高空抛物
活动时间
1、社区活动:宣传环保行为,展示环保产品
2、网络活动:展示环保产品图片,展示环保行为,评选争先创优社区好社员,展示活动成果,评选活动优秀志愿者等,扩大活动影响力等
面向对象
1、联系活动场地,能接待多少人等
2、在线报名或现场报名。开通活动作品展示、优秀志
愿者、环保先锋评选功能。
3、活动现场互动环节的方案细化。
4、利用网站的视频上传功能,该活动的情况
6、进行网上评选活动,将活动的影响力从一个社区,扩展到整个城市。
7、略
8、联系好冲印照片的地方。
物资准备
1、社区内宣传
2、电视台、报纸联系
3、逐户通知
4、通过网络宣传,比如活动互联作为媒体支持。
活动流程
1、制作活动现场的横幅,可以用布也可以用纸来写。
2、网络宣传、电视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二、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
1949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为加强中苏两国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的同一年,先后同苏联、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十几个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
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三、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
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首次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内容:
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吴努亲切握手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中缅两国签署《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4、周恩来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14年,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习近平宣布,为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政府决定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
1954年4月-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经过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周恩来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6、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3段。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我9.2万平方公里领土,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是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极大耻辱。
7、中印领土争端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一、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二战后,亚洲、非洲出现了近30个独立国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特别是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美国,加紧在远东和东南亚制造紧张的局势,严重威胁了新兴独立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新兴国家认识到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必要性
1、时间:
1955年
2、地点:
印度尼西亚万隆
3、会议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二、万隆会议召开:
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三、万隆会议前后中国遇到的情况
1、会议前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一些国家在美国怂恿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有的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
2、会议中
假如当年你在场,你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周总理当机立断,把原来准备的发言以书面形式散发,针对会议出现的情况,在大会上作了一个补充发言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五、中国代表团的贡献: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1955年4月24日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会议充满了亚非世界团结胜利的喜悦。各国之间加强了了解,为后来许多国家建交创造了条件。
六、万隆会议的影响:
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同各界政要、朋友会晤、签名
2015年 4月22日,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七、中国继续宏扬万隆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