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自治区,其中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从 1984 年到 2013 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 38 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 21 倍。这些成就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完成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4.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经济特区的建立
5.“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歌中的“天路”是指( )
A.兰新铁路 B.成昆铁路 C.青藏铁路 D.包兰铁路
6.进入21世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机遇是( )
A.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民主改革的胜利完成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7.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 )
A.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竞争
B.以汉族为主体的格局已经形成
C.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D.汉族与少数民族平等互惠
8.下面是著名少数民族歌手简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歌手 民族 歌手 民族
阿里郎组合 朝鲜族 布仁巴雅尔 蒙古族
乌兰图雅 蒙古族 阿朵 土家族
降央卓玛 藏族 彝人制造 彝族
A.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
B.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9.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做法( )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下图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各少数民族都按照规定,选出代表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特别少的民族,即使达不到规定的一名代表的人数,至少也要有一名代表。”这充分说明( )
A.我国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B.我国重视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
C.我国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
D.我国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
12.历史解释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硕果累累:内蒙古自治区的生产总值比成立初期增长了642倍;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增加到1.35万千米,居全国首位……这主要得益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同心掬得满庭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东部地区在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的同时,进一步升级对口援疆工作,不断深入推进产业援疆、人才援疆和教育援疆,稳步筑牢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这表明,在我国( )
①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前提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③公民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平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民族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一重要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实施了哪些措施。(4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之所以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各民族拥有共同的追求和精神依归。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族人民同心共济、团结奋斗,共同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
(1)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民族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说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有何重要意义。(2分)
(2)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献计献策。(3分)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1.C 2. A 3. C 4. A 5. C 6. A 7.C 8.B 9.B 10.B 11.C 12.B 13.A
二、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等。
2.(1)原因:各民族拥有共同的追求和精神依归。意义:巩固了祖国统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计策:国家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派遣优秀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关心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