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6 20: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改变”包括(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
4.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5.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次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等几位世界领导人。你认为邓小平获得此项殊荣的原因是( )
A.他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贡献
B.他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他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D.他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6.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下边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7.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中国馆的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为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进程,你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改革开放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8.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你知道我国第一部宪法和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分别颁布于什么时间吗( )
A.1949年 1954年 B.1954年 1956年
C.1956年 1982年 D.1954年 1982年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设立的海南省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10.下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统计表
1980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1981年粮食产量 6.70亿千克
1982年粮食产量 7.15亿千克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1.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个凡是”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恢复领导职务
12.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
A.上海 B.广州
C.海南 D.厦门
13.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14.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15.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材料一中“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快车道,进入快车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时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书记提出利用邻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




材料三 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4)材料三所述“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5)结合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请用一句话评价一下邓小平。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央为确保农业基础的稳固,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
材料二 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多次重大调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列举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三次重要运动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各自产生的影响。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搞起了“包产到户”?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18.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贫穷走向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脚印】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会议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后,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7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自给自足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1)上述材料是小虎同学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根据教材内容及所了解的相关信息进行的部分总结。材料中有4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并改正。(原题画线部分不得改动)



【歌曲中见证】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春天”的喻义是什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无限的思念】

(3)邓小平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1-15 DDDDD DBDAD ADABC
16.(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建立经济特区。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7.(1)①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土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作了准备,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②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集体化道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③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目的是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因公社化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是造成严重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2)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

18.(1)错误: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改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正:经济建设。错误:自给自足;改正:社会主义。错误:“三个代表”;改正:邓小平理论。
(2)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热爱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创新等。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