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成果
1.微生物方面
(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_______________。
(2)使用___________ ____,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动物方面
(1)在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如奶牛)变成_______________,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 ____________或人类所需要的____________。
3.转基因植物方面
(1)成果: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________、_______、抗除草剂、______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2)推广国家及品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以种植________ _______最多,其次是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
(1)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以及___________ ____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2)转移的基因虽然功能已知,但不少却是_______________的基因,同时,由于外源基因插入________ ______的部位是随机的,因此在转基因生物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
2.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内容
(1)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①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理由:
反对“实质性等同”,因为对食物安全性检测不仅要检测其_____ __________,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测试结果;担心出现_______________,因为转基因植物的DNA经过重组后,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________ _______,食者在过了若干年或者一两代之后,问题才显现出来;担心出现_____________;担心_____________改变,因为尽管转基因农作物只是部分DNA发生重组,但是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是否侵犯了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的权益。
②不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理由:
所谓“实质性等同”概念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评价的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多环节、严谨______________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在研究转基因农作物过程中,确实在极少数品种中出现了能导致人体过敏的蛋白,但是科学家的_____________可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若干年来尚未发现一例因食用_____________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
(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①引起生物安全问题理由:
转基因植物可能会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______________;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为具有某些特殊性状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 _________;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______________”。
②不引起生物安全问题理由:
转基因农作物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时,会很快________;转基因农作物新性状的表现,必须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等条件,以及配套的_____________;由于存在____________,它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许多农作物花粉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①引起环境安全问题的理由:
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的DNA组合在一起,转移到某种生物中,势力会打破____________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_________ ___和_____ _______,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过程中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可能会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重组DNA可能会与微生物杂交,产生出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害的________________;某些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会通过____________的传递进入其他动物或人体内。
②不引起环境安全问题的理由:
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______________;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_________________;种植抗除草剂作物,既可以使农田管理容易,又保护了____________。
一、1.(1)假单胞杆菌 (2)DNA重组的微生物:基因制药
2.(1)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 (2)生物反应器:珍贵药物:蛋白质
3.(1)抗虫:抗病:抗逆 (2)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转基因大豆和玉米:转基因棉花:油菜
二、1.(1)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的调控机制
(2)异种生物:宿主基因组
2.(1)①主要成分是否发生改变:滞后效应: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新的过敏源:营养成分;代谢途径;宗教信仰者;素食者
②起点;终点;安全性评价;负责态度;转基因食物
(2)①野生种类:入侵的外来物种;某些细菌;病毒;病原体;超级杂草
②死亡;水、肥;种植技术;生殖隔离;传播距离;存活时间
(3)①自然物种;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间产物;病原微生物;有毒蛋白;过敏蛋白;食物链
②分类地位;农药的使用量;农田土壤环境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一、克隆人引发的伦理问题
1.反对者观点
(1)伦理学家的观点
①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_______________,是克隆技术的滥用。
②克隆人冲击了现有__________ _____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③克隆人是在人为地制造在心理上和_______________上都不健全的人。
(2)生物学家的观点:由于_____________尚不成熟,现在做克隆人很可能孕育出有_______________的孩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成功率低,移植入母体子宫后胚胎_________低、_________高、胎儿_______率高,出生后_______率高等,实际正常的个体极少。
2.支持者观点
(1)克隆人是一项科学研究,既然是科学,那就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因此社会应该允许科学家研究克隆人。
(2)某些支持科学家的观点:
①克隆动物时的不成熟问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得到解决。
②不成熟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3.中国政府的态度
(1)禁止_______克隆人,一再重申四不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2)不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问题
1.反对者观点
(1)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_______________,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2)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
(3)有人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如设计_______________。
2.支持者观点
(1)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之一。
(2)提供骨髓中_______________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3)脐带血为“身外之物”,利用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更符合伦理道德的。
三、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问题
1.反对基因检测的理由
(1)目前人类对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 __尚缺乏足够的认识,通过_____________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很困难的。
(2)人类的多基因遗传病,既与__________有关,又与____ ____有关;有某种基因的人不见得就会患病,基因正常也不一定不患病,可能因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____________过程中出现错误,才表现出症状来。
(3)基因检测结果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_________压力。
(4)造成基因________,如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更明显的是造成一支________的失业大军。
2.支持基因检测的理由
(1)有些遗传性疾病在后代中病发率很高,通过基因检测可及早采取___________,适时进行治疗,达到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2)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____________传播、____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得以解决。
一、1.(1)①伦理道德 ②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 ③社会地位
(2)克隆技术;严重生理缺陷;重构胚胎;着床率;流产率;畸形;死亡
2.(2)①胚胎分级;基因诊断;染色体检查
3.(1)生殖性;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 (2)治疗性克隆
二、1.(1)配件工厂 (3)婴儿性别
2.(1)最好;最快捷 (2)造血干细胞 (3)造血干细胞
三、1.(1)基因结构;基因间相互作用;基因检测
(2)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加工或修饰 (3)心理 (4)歧视;奇特
2.(1)预防措施;挽救患者生命 (2)科学知识;伦理道德;立法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