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17 08:3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安排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置悬疑激发兴趣”、 表达交流, 建构知识体系、动手操作等步骤。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逐步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本节课以“生物联系生活”、“生活应用理论”为设计主线,为学生创造观察、对比、分析、交流、表达、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能力,建立关注身边植物、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介绍了四大植物类群中的三种,种子植物是下一节的学习内容。对三种植物类群主要介绍了它们的生活环境、特征、常见种类、与人的关系。这些内容是一种平行关系。
2、学情分析
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是每位学生所熟悉的,但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知识却知之甚少。七年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作为依托,因而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给本节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体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
2、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交流、表达、合作、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环境、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问题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 二、苔藓植物 三、蕨类植物 归纳总结 情感渗透 提问 1、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物体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吗? 讨论 1、植物都会开花产生种子吗?如果不会的话,哪些会开花产生种子? 2、地球上已知的植物主要有哪几种类群? 对学生的回答不评价。 展示课件 讨论: 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藻类植物有什么特征?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藻类植物?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藻类植物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等特点。并介绍常见的藻类植物。 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常见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从农贸市场看到海带、紫菜说明它们可食用。从药店买到碘液证明可药用。它们生活在水中、很多是鱼类的饵料。 它能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展示课件(古树上的苔藓等) 讨论: 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树干哪边生活着苔藓植物? 2、苔藓植物有什么特点?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有假根、茎、叶、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 讨论: 苔藓植物为什么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原因。 展示课件 讨论: 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有什么特点?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蕨类植物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有根、茎、叶分化,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 提问:如果你栽种蕨类植物,应该放在什么环境中?是否应该经常浇水? 肯定学生的回答。 出示多媒体课件,卷柏、满江红、古代蕨类植物。 讨论: 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2、古代蕨类植物哪里去了?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蕨类植物可食用(如菇类)、可药用(如卷柏)、可观赏(如)可做绿肥(如满江红,强调生活在水中)、饲料。今天使用煤是主要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的。 展示课初课件。 提问:植物都会开花产生种子吗?如果不会的话,哪些会开花产生种子?植物主要有哪几种类群? 评价学生回答。进一步引申藻类、苔藓、蕨类怎么繁殖后代? 出示多媒体课件:蕨类孢子囊群 讲述蕨类等植物的生殖方式。 小结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分别描写什么植物? 评价学生回答。 将学生分成八组,展示三类植物的活体标本。要求:分开三类植物。 1、测量苔藓植物的长度。 2、观察蕨类植物的孢子囊。 3、说出各类植物主要特征。 总结评价学生活动回答。 讨论: 比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大家有什么发现?对比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有哪些发现? 评价学生回答, 总结得出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历程。 通过观察,寻找校园或你所在社区、农村的三类植物。注意它们的生活环境。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 讨论表达 学生对1回答: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对2回答: “有”或“没有 观察后,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表达。学生的答案有多种。 观察课件、思考讨论并交流表达。观察后回答: 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水中。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在学校喷泉就能见到藻类植物。 理解、体会,认识藻类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特征。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环境。 讨论、交流、表达 理解、体会藻类植物常见种类、与人类关系。 观察、思考回答: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生活陆地上,有假根、茎、叶。 树的北边生活着苔藓植物。 理解、体会、提高,认识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主要特征。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体会、交流、表达。 理解、体会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 观察、思考后回答:蕨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苔藓植物有假根、茎、叶,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植株高大。 理解、体会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特点 学生回答:放在潮湿环境中。应该经常浇水。 观察、思考回答蕨类植物的作用。 理解、体会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回答: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不开花。种子植物会开花。 认识蕨类繁殖方式 体会诗词、表达,回答:分别描写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完成,交流各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分析结果,同组成员随时补充。其它组的同学提出质疑,作好记录,学生相互评价。 理解、体会 思考、回答 课后完成 设置悬念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树立关注自然,关注身边植物的情感。 设置悬念 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发挥学生主作用。联系生活。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交流表达、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联系生活,加深印象。关注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归纳能力,树立热爱学校,热爱自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观察、讨论、对比、表达、评价中得到提高。联系古树上的苔藓,加深印象,达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培养观察、分析、对比、表达能力,培养热爱学校,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的情感。 观察、讨论、表达、理解、体会中得到提高,加深印象,达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加深认识。 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联系生活,举出具体例子,加深认识。 释课初之疑 产生新的疑问 诗词体会,加深认识。 与植物零距离接触,培养合作、观察、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加深认识。达到突出重点、提升课堂效果。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 拓展提升,为学习进化论埋下伏笔 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课堂知识的提升,突出重点。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植物类型 生活环境 特点 常见种类 与人类的关系 相同点
藻类植物 多数生活在水中 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 衣澡、水绵、海带、紫菜 食用、药用、鱼类的饵料、释放氧 不产生种子,孢子生殖
苔藓植物 阴湿陆地 多细胞,有假根、茎、叶。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 墙藓、葫芦藓 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 阴湿陆地 多细胞,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 肾蕨、卷柏、满江红、桫椤 食用、药用、绿肥、饲料、观赏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一节内容在教学方式上的新的尝试。这节课的内容包括: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三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追求这一节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那么就很容易使这节课成为一节纯粹的介绍生物学知识的课,也容易走到“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法上,较难有新的突破。更易使教学方式模式化、陈旧化。这样,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不是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视频观察和实物比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自己发现的问题及书上的讨论题,小组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从而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这样给学生一个自学机会,使他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教学中学生讨论过多,有些知识点没有讲透。
2、由于时间关系,有些环节没有展开,太仓促。
3、在讲到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时,应该有更有说服力的视频或图片,来丰富课堂。
4、苔藓植物的图片太少,应该多准备一些,加深学生的印象。
这节课的优点有以下:
1、促进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判断;
2、锻炼学生语言归纳及表达能力;
3、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学习兴趣及自信心的增强。
4、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5、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我对这3种植物的特征进行系统小结, 找规律探究为今后学习进化论埋下伏笔。
6、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
在这节课中我把整个课堂还给学生,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自己讲的时间尽量缩到最短。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资料分享、探究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实验观察、探究学习、分析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都得到提高。同时在分组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节课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锻炼了一定的能力,师生反映都较好。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关注这些植物的生长状况,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