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4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1-17 09:2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
教学主题:《小溪流水响叮咚》
课时:共 1 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设定的依据
基于课标
《音乐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基于教材
《小溪流水响叮咚》 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淳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厚爱。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 (第1~16小节) 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是第 3、 第 4 小节附点四分音符及第 11 小节的切分节奏运用,更使音乐富有动感,生动描绘出小溪流水欢快奔腾的形象。紧接着第二乐段以弱起进入,旋律与前段形成明显的对比,情绪转化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结尾处的 “啦” 节奏欢快、跳跃,富有特点,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快情绪的真实表现,使人仿佛看到了潺潺流水奔流不息,带着祖国的骄傲,汇入大海的生动情境。
基于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强,爱表现自己。但以往的音乐课堂只是单单的学会唱歌,对基本的乐理知识几乎不了解。因此,在实施音乐教学中就应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更多地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空间,还有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基于以上三项内容,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在歌唱中体会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并尝试用自信、整齐、富有感染力地歌声演唱。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和理解速度、力度、旋律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评价任务】
1.学用自信、整齐、富有感染力地歌声演唱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和理解速度、力度、旋律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和理解速度、力度、旋律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难点: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弱起、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伴着《嘀哩嘀哩》进入教室
2.趣味师生问好
(二)、渗透教学
1.现在正是一个春暖花开、风景如画的好时节。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听那潺潺流水在欢迎我们。
2.欣赏
3.哇,小溪真美,溪流的声音真是动听呀,叮咚叮咚唱不停。咦,你们听,这里有两条可爱的小溪在歌唱,如果把它们比作是人的话,你觉得它们分别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呢?
第一条:2/4 54 30 | 10 32 | 10 60 || (活泼、调皮……)

第二条:2/4 51 24 | 3. 1 | 2 17 | 1 - || (温柔……)

4.是啊,就一个“啦”给它谱上音乐,因为节奏、速度、力度、旋律等的不一样,于是塑造了这样完全不同音乐形象。
5.以《小溪流水响叮咚》为歌曲名,你会用怎样的力度、速度、旋律来表现呢?为什么?
6.讨论
(三)、歌曲教学
1.初听
设问:音乐家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听由木青作词,尚疾作曲的《小溪流水响叮咚》吧。
2.讨论《小溪流水响叮咚》的速度、力度、旋律。
3.复听
边听边根据旋律的起伏,画旋律线。
4.学唱曲调
(注意附点节奏、连音线、长音)
5.师唱谱,生填词
(注意一字多音)
6.再听
双簧(默唱),纠正错误
7.生跟音乐伴奏演唱。
(四)、拓展
1.师:从歌曲中我们跟着小溪流一路走来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
2.TTP图片展示
师:这么美丽的风景给了音乐家源源不断的灵感,音乐家才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如果有一天,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这样的一幅景象,那又会是怎样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是啊,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副景象啊。作为一名小学生,一名少先队员,我们也许可以有所行动。
生:讨论交流我们的行动。
3.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因了音乐更加美好。这么美的歌词,这样美的旋律,给我们展现这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小朋友们心情如何?让我们也带着快乐的心情再去寻找祖国的下一站更美好风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