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七章《南方地区》
【课题】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运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设计对比表格,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探讨区域差异的成因。
2. 运用区域对比法比较南、北方地区人文地理的差异。
3.运用资料,举例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媒体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分好小组;选好小组发言人;提前预习文本内容;搜集所需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图片展示
导入新课
师:图片上的香蕉和苹果是我们常见的水果,但是它们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师:这说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存在很大的地理环境差异。我们先通过知识框架图复习回顾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师:今天我们就利用区域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和了解两地区还存在哪些地理环境差异。
板书课题:
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思考,回答问题。
根据知识框架提示的内容复习回顾前面所学。
水果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兴趣。
老师提供知识框架,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复习,并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
目标展示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了解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问题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利用资料
指导学生利用资料探究:
1.地理位置差异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思考地理位置差异可能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2.地形差异
展示中国地形图,从地形构成上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
3.气候差异
比较广州和北京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分析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展示南方的亚热带绿阔叶林与北方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出示苹果与香蕉的生长习性,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两种水果分布地区不同。
4.水文差异
展示中国水系图,从河网密度和水温特征方面指导学生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水温差异。
利用资料思考,讨论,回答南北方的差异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能力,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解决,培养合作精神。
与课堂导入呼应,解开疑问。
大量图表的比较,提高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方存在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那么南方和北方的生活生产存在哪些差异呢?
展示:吃货眼中的中国,启发学生发现并思考认识到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饮食的差异。
思考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问题探究:人文差异
探究问题1:饮食
图片展示南方和北方代表性的一些饮食,让学生正确判断分别属于哪里。
思考:南方人爱喝茶,北方人爱喝酒,和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探究问题2:民居
展示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民居,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一些差异,思考并说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问题3:传统服饰
展示南方少数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让学生观察找出差异,思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问题4:交通
思考南船北马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问题5:诗词与民歌
展示小桥流水人家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图片,让学生体会诗词创作的地理北京差异。
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与南方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差异,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民歌的清新、活泼。
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那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委婉秀丽;黄土高原高原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与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探究问题6: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展示南方的划龙舟比赛和北方的滑雪,分析这种差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根据自己的了解,正确判断。
发现差异,思考问题。
欣赏文艺作品,体会差异,思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取信息,动手、动脑的能力得到培养。
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当堂测试
设计问题,测一测。
完成问题
检查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水果引入新课,利用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有效复习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
本节课是活动课,用了常用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区域比较法。老师提供资料以及结合学生的见进行分析,这样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资料的能力。
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构建知识。
不足之处:从教学来看,学生在分析信息资料时,语言表达能力还差强人意,以后的教学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