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体验活动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能用语言、图画及各种形式对感觉进行正确描述。
2了解人的感觉器官(眼睛、鼻子、舌头、耳朵、皮肤),各种各种感觉器官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初步解释大脑与感觉器官之间的工作原理(感觉产生的机理)。
3、意识到感觉器官对于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价值,愿意在生活中用我们的感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分享研究成果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感觉器官,借助各种形式描述感觉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实例用科学的语言解释感觉产生的机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交流:
这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耳朵、皮肤、鼻子、舌,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你们知道这些感觉器官是如何产生感觉的吗?(如眼睛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耳朵是如何听到东西的)你们想了解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感觉的总题(板书课题)
(二)分辨液体,初步认识感觉形成的过程
1、视觉
投影提问:图上分别是水和牛奶,你能快速的分辨出牛奶和水吗?靠得是什么?
课件(1)眼睛构造
(2)视觉原理:眼睛是接受光线的器官,光线进入眼睛后,神经将光的信息传送到脑,大脑经过分析,人就产生了(板书)视觉,在视觉的作用下,我们就可以判断出无色的可能是水,乳白色的可能是牛奶。
2、味觉、嗅觉
投影:这儿图中分别是醋、酱油、可乐,你能看得出来吗?
有什么办法呢?
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这儿有醋、酱油、可乐,并帖有序号标签),你们还有什么分辩办法吗?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教师告知学生这些液体都是安全的,可以品尝)
学生分辨后汇报,怎样分辨的?靠得是什么器官?
利用课件讲解味觉、嗅觉原理
舌头是接受味道的器官,食物进入口腔,神经将味觉信息传送到脑,人便产生了(板书)味觉;
鼻子是接受气味的器官,气味进入鼻子,神经将气味信息传送到脑,人便产生了(板书)嗅觉。
每个同学都有过感冒的经历,你能说说感冒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吗?难受,嘴里什么味道也没有,有时鼻子也不通气,什么气味闻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谁能说说为什么鼻子不通气我们就品尝不出食物的味道呢?
味觉和嗅觉是密切相关的
实验:投影出示要求,每组选一位同学,分别尝一尝可乐、醋、酱油,然后用红领巾蒙住该同学的眼睛,让其用手捏紧鼻子,另外的同学分别给他尝一尝几种液体(每种液体准备一把角匙),看看该同学能尝出几种液体来。
提问:有什么感觉?
味觉和嗅觉是密切相关的,当你进食的时候,嗅觉增强了你的味觉,所以吃东西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格外的香。一旦嗅觉失灵,品味的能力就会下降许多。
这就是我们感冒时看到平时喜欢吃的东西时也不喜欢吃了,总感觉没味道,不香。
3、听觉、触觉
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玻璃杯子,有一个是自来水,有一个是温开水,靠眼睛、鼻子能分辨出来吗,你有办法把他们分辨出来吗?(生想办法,让一学生上讲台摸一下)
皮肤也是一种感觉器官,皮肤接触物体,神经将信息传送到脑,人就产生了(板书)触觉,我们就能分辨出热水杯子了。
游戏:布袋里装有几中不同的东西,让学生上台摸摸能否分辨出来
(苹果、水晶梨、弥猴桃、桔子等)
播放各种声音录音,说一说听到了什么?你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学生复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
投影:耳朵是接受声音的器官,声音进入耳朵,神经将声音信息传送到脑,人就产生了(板书)听觉,
有的时候我们只要听到声音,不看到人也能分辨出是谁
让一学生站起来,蒙住眼睛,其他同学说一句话,能否辨认出是谁。
(三)学以致用,认识错觉。
刚才我们知道了感觉器官工作的机理,是不是我们的感觉就一定正确呢?我们看:出示错觉图(圆柱图,平行线,长短图等)
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也会出现失误,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我们不但要练就一双“火眼金月睛”,还要训练自己“聪明的大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信息的真实判断。
(四)拓展延伸,体会感觉器官的作用。
1、认识各种器官的重要性(都很重要)。
认识的这些感觉器官中,谁的功劳最大?谁最重要?
学生讨论假如眼睛看不到了会怎样?耳朵呢?鼻子呢、舌头呢,体会器官的同等重要性,并教育学生应该如何去做
2、交流评价,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我们都拥有健康的感觉器官,只要我们保护好他们,运用好他们,我们都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
醋、酱油、可乐10组 筷子30根 角匙30把
玻璃杯5只
热火瓶1只
牛奶1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