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22.文言文二则根据部编版教材修订 四年级(下) náng音序:N偏旁:一 22形近:气囊 囊括 皮囊笔顺:组词:结构:笔画数:襄王 土壤 瓜瓤上中下yíng音序:Y偏旁:艹11形近:萤火 囊萤 萤烛笔顺:组词:结构:笔画数:荧光 晶莹 经营上下gōng音序:G上下偏旁:10形近:恭敬 恭顺 谦恭笔顺:组词:结构:笔画数:巷子 供求 芬芳 qín音序:Q左右偏旁:13形近:勤劳 勤奋 辛勤笔顺:组词:笔画数:谨慎 瑾瑜 觐见 结构:力bó音序:B左右偏旁:十12形近:博文 广博 博士笔顺:组词:笔画数:结构:搏斗 胳膊 束缚pín音序:P偏旁:八8形近:贫穷 贫困 贫病交加笔顺:组词:笔画数:脸盆 贪婪 忿忿不平结构:上下yān音序:Y偏旁:一11形近:焉知 焉能 心不在焉笔顺:组词:笔画数:嫣然 鄢陵 打蔫 结构:焉上下féng音序:F半包围偏旁:辶10形近:逢时 相逢 逢年过节笔顺:组词:笔画数:蜜蜂 烽火 山峰结构:zú音序:Z上中下偏旁:亠8形近:士卒 兵卒 部卒笔顺:组词:笔画数:精粹 荟萃 翠绿结构: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课件59张PPT。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小小萤火虫,聚少成多来照明;粗大铁棒锤,持之以恒磨成针。”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句话分别讲的是古代的什么故事吗?对,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两则文言文。猜一猜22.文言文二则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熟读课文。
2.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美好的学习品质。
3.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囊萤夜读第一课时 车胤(约333-401年),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东晋大臣。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宁康初年,迁中书侍郎,累迁侍中,转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因病离职。起任护军将军,出拜吴兴太守,迁丹阳尹,入朝拜吏部尚书。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会认字恭敬勤奋qín焉yāngōng会写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对比识记:与“嚷”区分开。组词:练囊 萤囊 囊括 组词:心不在焉 善莫大焉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初读课文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朗读提示:斜线是停顿符号。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夜读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解释文章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文章大意。疏通文意要求:
1.自己翻译;
2.同桌互译;
3.找出不会解释的词语或句子。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2.对:即对译法。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3.换:即替换法。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4.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
5.删:文言文中无实在意义的词,可删去不译。
6.调: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用口袋装萤火虫肃敬勤勉白色薄绢做的口袋重点词语解释指导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广博语气词,无意义。通晓,明白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翻译文意指导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晋朝人车胤谦逊有礼勤奋学习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家贫不常得油。
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3.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填空感知故事的内容。 车胤虽然家庭贫寒,但是读书非常勤奋,为了能够晚上读书,他想出的办法是用白绢做成的袋子装上_____来照明。萤火虫讨论交流分析人物我读出了( )的车胤。谈谈对人物的看法。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交流分析人物 我读出了(谦逊有礼的、勤奋的、聪明的、不怕吃苦的)的车胤。讨论交流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小组交流)谈启示讨论交流囊萤夜读: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你知道吗?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叫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同桌交流)讨论交流成语我知道讨论交流囊萤映雪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
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随堂练习请用“囊萤映雪”这个成语造句举例:
古人囊萤映雪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创编故事 车胤是怎样在萤火虫微弱的光下勤奋夜读的,想象当时的情景编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完后小组交流。课堂小结囊萤夜读讲的是_______(人名)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车胤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字词练习一、注音或写字。恭( )练náng( )囊yíng( )火虫焉( )gōngyān萤二、解释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字词练习1.胤恭勤不倦( )
2.博学多通( )
3.囊萤夜读( )谦逊肃敬通晓,明白用口袋装磨杵成针第二课时知识锦囊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熟读文言文。
2.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美好的学习品质。
3.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会 认 字铁杵chǔ卒业zú会 写 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流畅,有节奏。
1.自己读。
2.同桌互读。
(结合第一则的指导方法)朗读课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磨杵成针朗读指导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解释文章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文章大意。(结合上节课学到的翻译方法)
1.自己翻译。
2.同桌互译。
3.找出不会解释的词语或句子。疏通文意疏通文意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
感其意,还卒业。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这正在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还,回来。完成离开碰上对妇女的统称想要重点词语指导疏通文意1.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人说唐朝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翻译文意指导疏通文意翻译文章意思3.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渡过了这条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
4.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5.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整体感知 唐朝诗人李白能够完成学业,是因为被一位老奶奶想要_____的意志所感动。填空感知故事的内容。磨杵成针讨论交流分析人物我读出了( )的李白。谈谈对人物的看法。
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交流分析人物 我读出了(好问的、有毅力的、持之以恒的)的李白。讨论交流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小组交流)谈启示讨论交流铁杵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做事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你知道吗?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叫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同桌交流)讨论交流成语我知道磨杵成针: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讨论交流磨杵成针随堂练习请用“磨杵成针”这个成语造句举例:
只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 创编故事 李白被磨杵成针的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李白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他是如何做的呢?想象当时的情景编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完后小组交流。 课堂小结 铁杵成针讲的是____(人名)的故事,
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做事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 zú( )业字词练习一、注音或写字。卒杵( )chǔ1.未成,弃去( )
2.逢老媪方磨铁杵( )
3.还卒业( )离开正在完成二、解释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字词练习拓展延伸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研究《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竹简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他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头悬梁”悬梁刺股 孙敬是汉朝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嗜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为了避免打瞌睡,他将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另一头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决心要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想睡觉时,就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醒来,再坚持读书。“锥刺股”课后作业1.积累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并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2.办一期成语故事手抄报。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