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 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 教案+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7 22:04: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5.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由“鱼”引出“渔”。
2.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较深,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岳阳楼记》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他留下来的诗文有356篇。

二、熟读古诗
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不少古诗,学好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
2.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出没(mò)鲈(lú)鱼风波(bō)
(2)同桌互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班组评议。
(4)教师范读。
(5)师生对读。

三、明诗意
1.默读古诗,圈出不明白的字词。
2.全班交流重点字词的解释。(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鲈鱼:一种头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君:你。)
3.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思考: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4.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5.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1)学习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师:你们看,每天江上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
(2)学习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示图片)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想象:这条小舟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就像什么?(一片漂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6.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明确: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可怜的打鱼人吧,驾着小船在风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读诗悟情
初读《江上渔者》,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对打鱼人的深切同情。范仲淹生长在松江边上,对渔民的生活无比了解。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1.当我们读着这首诗时,能否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形?“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客人很多,来来往往,鲈鱼味道鲜美)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2.如果你是酒楼的客人,吃着美味的鲈鱼,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打鱼人那只小船像一片树叶一样在风浪里漂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捕鱼人随时都有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请同学们朗读第三、四句,读出自己的感情。
3.播放相关课件,激发学生相关联想,体会劳动者的艰辛。
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作答:
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每次打鱼,要经历很长时间;想到渔民可能随时会遭受强风雷暴的袭击;想到一叶小舟行驶的危险,随时可能翻船……
小结:李绅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每一条鱼得来也不易呀。

五、朗读全诗,升华感情
1.师:面对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捕鱼的人,大家无比感慨。之所以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于作者巧妙的着笔,作者将“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进行对比,描绘出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语言精练而又意境深远。
2.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教学板书]
5.江上渔者
江上对往来
↓↓
风波比出没
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教学反思]
教学《江上渔者》这首诗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渔者的艰辛,从而明白作者的意图,体会到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