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的同学发现街头有很多错别字,所以大家想搜集街头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并思考街头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最后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于是,我们在学校附近的街头展开了一次关于错别字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在学校附近的街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街头易错的错别字及总体情况。?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们行走在街头,可以看见城市广告、宣传画、招牌、标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有的故意使用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有的误用繁体字等。?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出现的错别字,如,将“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家具”写成“家俱”……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在调查的102张街头广告中,有48张街头广告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达到47.1%。错别字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如,将“打折”写成“打拆”,“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四、研究结论?
(一)原因?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街头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写字人没有查证就随意使用汉字。?
2.商家故意写错汉字,以此来吸引顾客的眼球。?
3.写字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掌握一些同音字、形近字的字形区别。?
(二)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正:?
1.成立一个“净化街头语言文字小卫士”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走上街头,宣传街头错别字的危害,提高人们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名师点评:小作者围绕街头错别字撰写了一份研究性报告,报告的格式正确。针对街头错别字的总体情况,小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是一份有意义的研究性报告。
范文二:
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但我对汉字发展演变知之甚少。汉字到底是怎么来的?汉字的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的?我对此十分好奇,所以我对汉字的演变作了一次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汉字演变过程的书籍,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汉字字体的演变。?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汉字的自然流变。?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书籍、报刊汉字起源及演变汉字最早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汉字的演变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网络汉字的自然流变包括结构、读音、字义、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四、研究结论?
1.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等,历史上还流传着仓颉造字的说法。实际上,文字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字一般起源于图画。
2.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两者都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魏晋以后有了楷书,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3.汉字在演变过程中,也发生了自然流变。汉字的自然流变有时间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多样化,造成异体字越来越多、字音读法不同和字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以《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字表为标准,规范使用汉字。
名师点评:这份研究报告格式十分规范,调查方法切实可行,结论明确。小作者围绕汉字的演变作了一次研究,选题对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使用汉字很有帮助。
范文三: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姓陈,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从课本上看到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觉得这份研究报告很有意思,所以我也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报刊,了解“陈”姓的起源和“陈”姓历史名人。
2.上网浏览,了解“陈”姓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陈”姓名人的历史故事。?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1.书籍、报刊来源,据说“陈”姓出自陈胡公的后裔,帝王赐姓也是来源之一。
2.老师的讲述名人陈胜、陈叔宝、陈独秀……
3.网络人口数量,据统计,目前全国“陈”姓人口数量大约有7000万。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陈”姓历史源远流长,据说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前代圣主的后裔,找到了舜的后裔妫满,武王封他为陈侯,奉守舜的宗祠。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他的后代就姓“陈”。从资料中还发现,隋朝及明朝的部分将领,因立功被帝王赐予“陈”姓,还有部分少数民族改为“陈”姓,这些都是“陈”姓的起源。
2.“陈”姓历史名人有很多。秦朝农民起义将领陈胜、西晋史学家陈寿、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唐代文学家陈子昂、近现代伟大的革命家陈独秀……“陈”姓在历史上真可谓是人才辈出。?
3.“陈”姓是当代中国的第五大姓,也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据统计,全国“陈”姓人口总数约有7000万。?
名师点评:这份研究性报告格式很规范,提出的问题与小作者自身密切相关。调查方法切实可行,运用表格的形式整理资料,一目了然,结论明确。
课件37张PPT。猜一猜日月木火羊我爱你汉字习作内容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应该增进对汉字的了解,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从下面的内容中选择一项开展活动,尝试着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阅读材料”供参考。
(1)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汉字内容,开展简单的研究。
(2)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审清题意 尝试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限制词:“选择其中一项”
(1)“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或其他感
兴趣的汉字内容”
(2)“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中心词:“汉字的规范使用”
体裁:应用文“研究性报告”交 流
平 台 仔细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想一想这篇研究报告的调查步骤、方法各是什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规范的研究报告写法。研究性报告
问题的提出
研究方法
资料整理
研究结论写作重点1.在查找资料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资料的查找与整理要围绕研究的问题进行,要有所侧重。 本单元要研究的问题是汉字的历史、汉字书法、用字不规范等,与汉字有关的问题。2.写研究性报告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是把调查所得材料简单罗列出来,而是要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合理建议,使自己的调查结论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要注意研究性报告有多种形式,但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不可缺少的。 本单元写研究性报告,格式可参考教材所给的《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写法指导 用表格的形式可以非常清晰地呈现资料整理的情况,让人一目了然,从而使人对最终的研究结果比较信服。 简评:这个表格非常清晰地说明了资料整理的情况,让读者对资料的情况比较了解,对研究结果信服。写作思路 研究性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体,一般来说,一篇研究性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结论三部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和格式来写。 前 言 这一部分主要是问题的提出,即以陈述问题的形式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言要精练,直切主题。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的邻居也有好几家姓李。“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多吗?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主 体 主体部分是研究性报告最主要的部分,包括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两部分,一般来说主要叙述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做法,即你调查研究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采用了哪些方法,调查研究经过了哪些过程或步骤;
第二,通过调查研究,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第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包括资料类别和具体内容,以表格形式呈现。 结 论 结论也是研究性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部分主要阐述通过对材料的统计、整理、分析后所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基本观点和结论;也可以谈谈还存在的问题、今后研究的方向等。但重点还是在于将具体认识、基本观点阐述清楚。 四、研究结论
1.“李”姓的来源传说是上古时期的“李”姓……
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
3.截至2010年,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人口数量排名第二。范文点评关于语文作业本上错别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老师在批改我的语文作业时,经常会在上面标注一些红圈,圈出来的都是我写的错别字。每次看到这些红圈,我都特别懊悔。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在我的身上发生,我看到同桌的作业本上也有不少错别字。于是,我决定在班上进行一次关于语文作业本上错别字的调查研究。
?写出了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询问语文老师,了解我们语文作业本上出现错别字的情况。
2.征得语文老师的同意,收集全班同学的语文作业本,看老师的批红,总结同学们易写错的字。
3.参考相关书籍上的易错字的整理汇总,总结我们作业本上出现的错别字类型。
?研究方法分条写,非常清晰。
?表格列举,让人一目了然。三、资料整理四、研究结论
1.同学们写错别字的现象很严重,这和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关系,也就是说无论是成绩较差的同学,还是成绩较好的同学,都会出现写错别字的情况。
2.同学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具有多样性。有的是生僻字不常见、不常写,如“壑”“骛”;有的是从一开始写字时就没写对,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如“染”字中将“九”写成“丸”;有的是受词义或词语内其他字的影响,如“山清水秀”会误写成“山青水秀”,“清晰”写
④分四部分来呈现“研究报告”,习作结构非常清晰。
⑤对写错别字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了实例。成“清淅”;有的是字形相近,如“膏”和“肓”,“灸”和“炙”;有的是读音相同,如“形”和“型”;有的是本身字义用法极为相似,如“做”和“作”;还有一种是字迹潦草,老师看不清楚,便被判成错别字了。
3.为了让同学们少写错别字,这里我总结了几个解决方法:积累生僻字,多看书、多查字典,不仅仅只是掌握课本上要求会写的字;在认识一个新字时,要弄清楚它的正确写法和读音,可以结合字义、词语来记忆;要学会辨析字形相近、字义相似的字;写作业时要认真仔细,字迹端正,集中精神。⑥所列举的实例贴近学习中的实际情况。
⑦总结的解决方法可行性强。①研究方法:询问语文老师、调查语文作业本、参考书籍汇总。
②资料整理。(表格呈现) 关于语文作业本上错别字的研究报告前言:提出问题——“我”以及其他同学的语文作业本上经常
出现错别字。主体:结论:篇章结构①写错别字的现象严重,且与成绩好坏无关。
②写错字的原因具有多样性。
?总结少写错别字的方法。 构思行文 精选素材《关于形声字的研究报告》 前言介绍研究的原因,“我”觉得形声字能通过形旁读出它的读音,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主体部分先介绍研究方法,包括查工具书和上网查找,接着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调查研究情况;结论以分条的形式呈现研究结论。01《关于楷书的演变与发展的研究报告》 前言介绍研究的原因,“我”对在汉字演变历史中沿用至今的楷书好奇不已;主体部分先介绍研究方法,包括查工具书、阅读报刊和上网查找,接着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资料整理情况;结论以分条的形式呈现研究结论,“我们”需要去学习、练习楷书。02①研究方法:查工具书、上网查找。
②资料整理。(表格呈现)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前言:成语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成语中往往蕴含着名人故事,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体:结论:研究结论,成语蕴含的名人故事,让人
更好地理解成语,给人启示,应多加积累。篇章结构 列提纲 好 词赞美汉字形体美的词语:
粗细均匀 婀娜多姿 笔走龙蛇 龙飞凤舞 狂放不拘
方方正正 横平竖直 刚柔并济 变化多端 矫若游龙
赞美汉字音韵美的词语:
抑扬顿挫 字正腔圆 优美动听 令人陶醉 珠圆玉润
轻重有序 铿锵有力 字字珠玑 朗朗上口 韵味无穷
赞美汉字意境美的词语:
耐人寻味 诗情画意 意蕴隽永 无与伦比 意味深长
字斟句酌 美不胜收 妙趣横生
好 句1.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每字每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每天都在汉字的海洋里遨游。
2.汉字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汉字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笔尖,顿时,一篇佳作跃然纸上。
3.“笑”像一个文静的女孩,瓜子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长在弯弯的眉毛下面,一张樱桃小嘴,一笑就露出一口白牙。4.走在繁华而又喧闹的大街上,刺眼的错别字随处可见。看看那些花花绿绿的招牌:什么“陶之夭夭”(陶吧)、“衣衣不舍”(干洗店)、“一明惊人”(眼镜店)……这些店名往往让人过目不忘,同时又让人隐隐不安。
5.汉字的演变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楷书到行书,再从行书到草书,这就是汉字的演变过程。这里面渗透的不仅仅是字形的变化,更蕴含着汉字丰富的文化底蕴。 好开头(问题引导式)为什么街头广告滥用、误用成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街头广告为什么要滥用、误用成语?为了了解街头广告滥用、误用成语的情况,我对这一现象作了一次调查与研究。(选自《关于街头广告滥用、误用成语的研究报告》)
(引用字谜式)一说到“器”字,我就会想起妈妈以前给我出的一个字谜:“一家四口,中间卧条狗。”当时,我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来,妈妈就给了我一个提示:“你想一下,有四个‘口’的字有哪些?”话音刚落,我就想到了“器”字。从此我便喜欢上了这个字。(选自《关于“器”字的来源及字形演变的研究报告》) 好结尾(总结式)从研究中,我发现“赢”字音韵明朗响亮,字形高大稳健,字义丰富深刻,还蕴藏着催人奋进的力量。(选自《关于“赢”字的研究报告》)
(号召式)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要热爱汉字,不写错别字。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都来规范使用汉字吧!(选自《关于如何规范使用汉字的研究报告》)观看感谢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