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4.2.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中图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4.2.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中图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7-13 14: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标要求]
1 概述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2 探讨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3 通过探究活动“温室效应对落叶松种群发展趋势的影响”,发展学生根据信息资料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知识梳理]
[学习指要]
本节课复习要注重
1.正确理解物种和种群的概念
2.理解自然界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渐变式和爆发式
[典题解析]
1下列不属于物种形成方式的是( )
A.长期的地理隔离 B.远源杂交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
解析:物种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即隔离和染色体的变异。其中染色体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加倍和远源杂交导致染色体的数目改变等,基因突变不能导致物种的形成。
答案:D
2当一个物种的种群的生存条件发生了变化,则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该种群将可能灭绝
B.该种群将向周围其他环境转移
C.该种群有可能在改变了的环境下进化为其他物种
D.该种群有可能保持不变
解析:新物种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改变了的生存条件必然会导致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故该种群不可能保持完全不变。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在改变了的生存条件下越有可能进化。反之,该种群就有可能灭绝。
答案:D
[聚焦高考]
马(2N=64)和驴(2N=62)杂交形成的骡子是不育的,这说明马和驴之间( )
A.染色体不能共存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
C.存在着生殖隔离 D.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C
w.w.w.k.s.5.u.c.o.m
www.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物种:生物生存的基本形式
物种的形成
种群小的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
个体新个体新物种
物种形成的意义
新基因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是生物多样性的集中反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