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1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ppt(3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3.1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ppt(3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17 20:2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地球上极少数的金属以单质(游离态)形式存在。
银白色 Ag
金黄色 Au







常见的矿石
赤铁矿
主要成分是Fe2O3
黄铁矿
主要成分是FeS2
菱铁矿
主要成分是FeCO3
铝土矿
主要成分是Al2O3
黄铜矿
主要成分是CuFeS2
辉铜矿
主要成分是Cu2S3
地球上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物(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思考与交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回忆金属有哪些物理共性?
金属的物理共性(通性):除汞以外都是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易导热、易导电,有延展性。
1 、结合初中化学,说明金属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金属与氧气反应
如:Fe 、Al 、Cu等,绝大多数的金属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2。
越活泼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3)金属与一些盐溶液反应
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
思考与交流
2.分析下列图片中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与氧气的反应
我看到了:
★金属钠常温下呈固态
★金属钠不与煤油反应
★金属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金属钠可能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很容易反应
[问题提出]:铁 铝 铜等能存放在空气中,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我想到了:
现象:
反应:
结论:
切开后,钠切面呈现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地变暗。
4Na + O2 = 2Na2O(白色)
★ 钠质软
★ 钠是银白色金属
★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4Na + O2 = 2Na2O
失去4×e-
得到2×2e-
现象:
钠受热后,先熔成小球,然后与氧气剧烈反应——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
(2)钠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


2Na + O2 = Na2O2
失去2×e-
得到2×e-
+1
-1
Na2O2
小结:反应物相同时,如果反应条件不同,则现象和生成物有可能不同。
钠的物理性质:
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硬度较小,熔点较低(钠的熔点是97.8 ℃)。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通过实验3-1、3-2的现象观察,你能不能简单的描述钠的物理性质?
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
钠可以与氧气反应,保存必须隔绝空气。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在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
【科学探究】
加热铝箔
实验现象: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实验结论:
在常温下,铝能够与空气里面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
(打磨后)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还是不滴落。
【小结】
金属单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 电子,化合价 ,被 。一般都作为 剂,表现出 性。
失去
升高
氧化
还原
还原
金属与O2反应,实质就是被O2氧化。
2、金属与其它非金属的反应:
2Fe + 3Cl2 == 2FeCl3
点燃
3、金属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能与非金属如氧气、氯气和硫等反应。
往烧杯中加入100mL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绿豆大的钠放入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
注意观察:① 金属钠是浮还是沉?② 钠变成了什么形状?③钠是运动还是静止?④ 反应中有没有发出声响?⑤ 溶液颜色有没有变化?
注意钠的取用:①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 ②煤油要用滤纸吸干;③钠块要绿豆粒大小。
现 象
原 因
钠块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最后消失,溶液变成了红色。
实验现象:
因此,必有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分析钠与水反应究竟产生什么气体?
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Na + H2O → NaOH + ?
H2
因此,必有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液态钠流到地沟里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呢?可能原因有:

①与水反应产生氧气 Na + H2O → NaOH + O2 ↑

②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Na + H2O → NaOH + H2 ↑

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分析钠与水反应究竟产生什么气体?
思考: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看,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跟水电离出的H+反应。
思考:
钠与酸的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
金属与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小段片铝片,然后再分别加入5mL 盐酸和5mL 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两支加铝的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3-4:
能与酸反应是活泼和较活泼金属的通性,那么能不能与碱反应呢?
实验现象:
Al片放入盐酸、NaOH溶液中都有氢气产生。
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偏铝酸钠
铝的特殊性:既能跟酸反应产生H2,又能跟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
+3
铝和氧化铝(铝的保护膜,也能与酸、碱反应)能跟酸、碱反应,因而铝的保护膜和铝制品会直接被酸、碱侵蚀,所以,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碱性的食物。
铝制餐具是否适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的食物?为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若用铝锅烹饪,请你想一想烹饪哪些菜肴可能导致铝过量溶出?
资料表明:铝盐可能导致人的记忆力丧失(老年痴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体每天的摄铝量不应超过1mg/kg体重,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每天摄取的铝量绝不会超过这个量。
西红柿、糖醋鱼、酸甜排骨、酸梅汤等
化学与生活
金属Al的特性:与碱溶液反应:
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离子方程式:
2Al + 2OH -+2H2O=2AlO2-+3H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量n
物质质量m
微粒数N
物质的量浓度CB
标况下气体体积V
X NA
÷ NA
X M
÷ M
X V
÷ V
X 22.4L/mol
÷22.4L/mol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计算的依据:
2CO + O2= 2CO2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 1 : 2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1mol : 2mol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粒子数之比: 2 : 1 : 2
气体的体积之比: 2 : 1 : 2
质量之比: 56g : 32g : 88g
(相同条件下)
阅读课本例题,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解题时需要注意哪些解题规范?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解:
n(Zn)
0.1mol
(1)Zn的摩尔质量是65g/mol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
Zn + 2HCl =ZnCl2+H2↑
1
0.1mol n(HCl)
2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
n(H2)
1
=
(3)
Zn + 2HCl =ZnCl2+H2↑
1 mol
0.1mol V(H2)
1mol
=2.24L
22.4L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上下一致
左右相当
规范解题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在有关物质的化学式下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根据比例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1、6.5g Zn与500mL 1mol/L盐酸反应,请计算生成H2的体积。
解题思路:先判断过量问题(谁过量谁不足),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进行计算。
注意:
1、列方程式、列比例式计算;
2、列式时未知量要用相应的字母表示,物理量标注物质种类;
3、计算时要带相应的单位进行计算
4、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5、判断过量问题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小结:
1、熟练掌握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转化网络
2、掌握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题型
3、掌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规范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