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章 人与环境
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目前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2、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4、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二、知识结构: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1. 2. 3. 4.
5. 6. 7.生物多样性 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 、 和 ,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 价值:目前尚不知道
2. 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
3. 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 (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2) 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 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 、 、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三、典型例题
例1 (2001年广东河南高考·26)下列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出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析与解 由于人口问题进入高中生物教科书是首次,高考没有考过有关问题,本题属于生态系统考题,但与人口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人口增长属于哪种类型,关键看幼年个体数与中老年个体数的相对比例,如果幼年个体数很多,说明未来将发展快,人口增长率大,这属于增长型,如图(1);而幼年个体少,未来人口数减少,属于
衰退型。图3未达到衰退型,但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人口既不会快速增长,也不是衰退型。注意回忆种群的有关知识,联系年龄组成三种类型。
答案:A。
例2(2005年江苏高考·41)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 和
等生态功能。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 进行传递。
(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 稳定性较低。
(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 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 , 等。
析与解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题干中介绍了其生态功能,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联想到每年的旱涝灾害,由于是天然的蓄水库,所以能够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而净化水质直接可以在题干获取。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素可以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稻田是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比湖泊低。由于人类活动排放过多的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超过了湖泊的自动净化能力而造成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首先是浮游植物过度繁殖,引起浮游动物大量增加,由于空间有限,生存斗争激烈,大量个体死亡,引起分解者大量增加,消耗了水中溶氧量,浮游生物被分解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有毒物质,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水质进一步恶化。
答案:(1)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蓄洪抗旱) 净化水质 (2)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3)抵抗力 (4)自动净化能力 溶氧量下降 有毒物质增加
例3(2001年上海高考·5)今年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A.大气中的CO2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的开采
析与解 由于近年来人类将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导致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如红藻、硅藻等过度繁殖,引发赤潮。这是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典型事例。
答案:B
例4.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动物病毒 C.天敌过多 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5.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 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
c.人类生活的改善 D.人为破坏的结果
例6.阅读下列三个事例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1967年为4 万多公顷,30年后已有一半被挖尽,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事例三: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在20世纪80年代侵入华西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少天敌而迅速漫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十三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依据上述事例,回答下列问题: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2)事例二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生态环境的
和 开发利用。
(3)事例三说明:由于 入侵或引种到 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1.D 2、B
3、(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滥捕乱猎和滥采乱伐 掠夺式 (3)外来物种 缺少天敌
例7 机动车尾气(含有烃类、NO、CO2、CO、SO2等物质)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汽车尾气的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用Pt、Pd合金作催化剂),使NO和CO反应生成可参与生态环境循环的气体,并促使烃类燃烧及SO2的转化。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机动车尾气可导致的环境污染有( )
1 温室效应 ② 臭氧层损耗 ③ 酸雨 ④ 光化学烟雾 ⑤ 白色污染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⑵ 写出NO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催化转换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CO2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烃类、NO等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气体; 所有的酸性气体都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大量的烃类、NO和CO在环境条件适宜;阳光照射下可以产生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而“白色污染”是指不可降解塑料的污染,所以第⑴小题的答案为D。NO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可参加生态循环的气体,所 以第⑵问的答案为:2NO+2CO =2CO2+N2。
酸雨的形成与大气中含有的酸性气体有关,机动车尾气中已经含有了CO2和SO2等酸性气体,而“催化转换器”的存在又使CO转化为酸性气体CO2,使SO2转化为酸性更强的S03,所以说“催化转换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 因此第⑶小题的答案是“产生了较多的CO2以及SO2转化为酸性更强的SO3”。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