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3.8 太阳、月球和地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3.8 太阳、月球和地球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30 18:2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阳、月球和地球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太阳是太阳系的唯一恒星,给地球和其他行星提供了光照和能量;月球是地球唯 一的天然卫星,影响着地球的潮汐等;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 必要条件。这三个星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从小就认识这三个星球,也一直在探索这三个星球。
在探索这三个星球。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 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学生对三个星球特征还没有进行整体梳 理,认知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
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将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 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在本课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分组制 作一张关于地球的主题海报。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主题颜色,例如太阳是红色,月球 是灰色,地球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地球的颜色非常丰富,可以是森林的绿色、海洋的 蓝色、火山的红色等。要鼓励学生确定和围绕某个主题颜色,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查找、 整理资料,最后合作完成一张地球主题海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海报展示,让学生相 互学习,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本课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工合作、 展示交流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
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主题颜色。 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能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
科学态度目标:
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 共同保护。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图书资料、计算机、彩色笔、卡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准备:示范海报、海报设计说明。
(三)教科书解读
1. 聚焦
学生已经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本课是单元最后一课,主要目 的是想让学生小结前几课所学习的知识,并且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拓展认识。教 科书用图片展示了由近及远地的地球、月球、太阳,三个星球颜色鲜明,很有辨识度, 是在提示学生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特点。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色彩可以表示太阳和月球? 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大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 我们又该用哪些色彩来做一张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呢?聚焦问题首先让学生思考太阳 和月球的主题颜色,然后类比太阳和月球,追问学生用哪些色彩可以用来制作有关地 球的主题海报。一般学生容易想到蓝色,因为地球绝大部分是水。但是教科书提示学 生,地球上还有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植物,那么地球的色彩就不只有蓝色,还可 以有其他颜色。期望学生从地球的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思考地球主题 海报的颜色。
2. 探索
环节 1 是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该环节与上面的聚焦环节相对应, 用学生最熟悉的方式——涂颜色来了解学生对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这个环节如果时 间充足,学生还会画上日珥,在月球上会画上环形山。涂颜色之后,要求学生说明原 因,这样就能评价学生在太阳和月球方面的认识了。对于太阳,学生一般会选择黄色, 有少部分选择红色,因为太阳是火的星球,给我们光明和热量。对于月球,学生一般 选择灰色,很少选择黄色,因为月球给他们的感觉会比较冷。只要有合理的解释,选 择什么颜色都是可以的。
接下来,让学生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科书出示了三幅图 片,一幅是学生在使用计算机,一幅是在做笔记,一幅是在图书馆查资料。这是教科 书提供的几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当然,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收集资料的方式,例如回家
向长辈求问、去天文馆参观拍照等。当 然,教师也可以通知学生在课后收集, 或是由家长协助收集,还可以小组同学 合作收集,方式方法比较多样。关于收 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教科书给了非常 详细的提示和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关 注教科书的提示。
制作主题海报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进行的,在正式开始制作前,小组需要 讨论并确定主题海报的主题颜色,可以 是蓝色、白色、绿色或者彩色等。这个 主题颜色将决定海报所选择的内容。如 果选择蓝色,那么该主题海报的主色调 就是蓝色,主要应表现地球上的蓝色资 源,例如海洋、河流、冰川、蓝天等。 如果选择红色,则海报的主题就要展示 地球的红色资源,例如火山、红色枫 林、岩浆等内容。如果时间允许,也可
以让学生确定主题颜色后,再继续收集 整理资料,或者补充资料。
制作海报环节需要组织学生以小组 合作形式完成。如果课时允许,可以让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当然也可以让学生 在课外进行。制作海报的主要方式是让 学生先划分海报的几个区域,具体的布 局可以由学生设计,然后用画画、贴图 片、写字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地球。 但教师要提示学生分工明确,避免出 现小组内主要由一个学生操作、其他学 生没有动手的情况。如果在课堂制作海 报,教师要把握好时间进度。
展示和交流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 互相学习。我们知道,生生相互传授是 最好的学习方式。在该环节,将学生的 作品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 在班级里形成互相学习的气氛,学生能 学到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3. 研讨
研讨问题 1“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并交流,我们了解到地球的什么新知识?”学生亲 自参与了制作主题海报的过程,又观摩了别人的海报,对地球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 认识。该研讨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制作和观摩海报的收获,同时更加丰富自己关于地 球的知识体系。
研讨问题 2“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这个问题在前面的 学习中也已经做了研讨,但是当时学生的认识还不是特别丰富,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 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地球的特点。
研讨问题 3“我们对地球家园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提出 问题。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会有更多的问题,这个时候交流,可以让学生相互 学习,也给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建议
1. 聚焦 情境铺垫。“我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很多认识。”教师展示教科书图片:
“每个天体都有独特的特点,如果让你分别用一种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 颜色?”
学生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地球 与太阳、月球相比,十分特别,那么地球应该是什么颜色呢?如果我们要制作一张地 球的主题海报,我们该用哪些色彩呢?
小组讨论,然后学生表述,教师小结交流活动并板书记录。 2. 探索 布置本课的任务——制作一张关于地球的主题海报。
让学生收集、选用和整理资料。这个过程可以在家进行,也可以在学校进行,针 对不同的环境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此之前,带领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提示,给学生讲 清楚各个步骤(确定资料来源、判断资料的科学性、比较资料、选用资料)的要求。
学生分小组确定主题海报的颜色,并根据确定的颜色去寻找地球上适合这个颜色 的资料,例如选择蓝色,就要选择水资源、鲸鱼、冰山等蓝色方面的资料。如果前期 已布置学生回家收集资料,那么此环节就只需要筛选资料。
制作海报。该环节要让学生分工合作,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如果在教 室进行,教师要提供对应的材料,如大卡纸、胶水和剪刀等。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学 生实际情况,选择让学生在家里进行。
小组领取工具和材料,开始制作海报。
制作完毕,教师将海报展示在黑板上,组织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提醒学生每个小 组要有一个讲解员留守,给其他小组的同学介绍本组海报,小组讲解员可以轮换。观 摩期间,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邀请比较优秀的小组宣讲员上台进行班级分享。
3. 研讨
提出问题——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并交流,我们了解到地球的什么新知识?让学生 及时汇总,及时总结。要求结合自己的记录,回顾自己在制作和观摩时学习到的新 知识。
提出问题——相对于太阳、月球,地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总 结自己的学习认知所得,学生发现的地球最大的不同点由教师进行板书。
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对地球家园感兴趣的新问题,关于地球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一一记录下来。
(五)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本课的科学记录已体现在学生自制的地球主题海报上,所以学生活动手册中没有 本课的内容。
参考资料
太 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唯一恒星,它的直径大约是 1.392×106 千米,约相当于地球直径
的 109 倍,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 130 万倍,它的质量大约是 1.989×1030 千克。太阳
系大约 99.86% 的质量都是太阳,约是地球质量的 33 万倍。从化学组成上看,太阳大 约四分之三的质量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氧、碳、氖、铁等其他重元素的质量少 于 2%。
地 球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来排序,地球在第三位,距 离太阳约 1.5 亿千米。地球至今已存在约 45.4 亿年,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共
同组成“地月系统”。地球赤道半径约为 6378.137 千米,极半径约为 6356.752 千米,
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地球的体积约为 1.08×1012km3,
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其中约 70.8% 为水覆盖,29.2% 为陆地,从太空的角度 看地球,呈现为一个蓝色的星球。地球有很多适合生命出现和繁衍的条件,地球是人 类以及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
月 球
月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五大卫星。月球直径略大于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 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 38.44 万千米。月球表面有很多陨石撞 击形成的环形山。
日晷的种类
日晷是一种视太阳位置而告知每天时间的装置。在古代,人们根据太阳下物体 影子的规律,制作了测量时间的仪器,这就是日晷,又称“日规”。这种方法是人 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 刻。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按晷面的摆放角度,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赤道式。

水平式日晷 垂直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
首张近距离月背影像
北京时间 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 10 点 26 分, “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的背面。11 时 40 分, “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球背面影像图,并通 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地球,这是人类探测器首 次在月球背面近距离拍摄到的月背影像,揭开了 古老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地球上的水有多少
很多人认为地球上的水很多,毕竟约 70.8% 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但要注意的是,表面积不 等于体积,地球上水的总质量只占地球总质量的 约 0.02%。在右面这张图片中,左侧大一点的水 珠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水,而大水珠右侧很小的 水珠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的淡水。
“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的 着陆点南侧的月球背面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