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杜志勇:吉安县万福中学语文一级教师。74年11月出生,96年毕业于吉安师专, 2000年自考本科学历,现任教于吉安县万福中学,担任多年语文教研组长,现任学校政工处主任,从教多年,潜心教学,获得些许成绩:
07,08年度荣获全县“校级名师”光荣称号。
07年,论文《展开现代教育技术的翅膀飞翔》获第十三届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三优”评比活动市级三等奖。
07年,获全市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大赛市三等奖。
08年,《信客》获全市第三届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评比中学组一等奖。
08年,获全县“百课竞赛”初中语文组一等奖第一名。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吉安县万福中学 杜志勇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三、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并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的。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
苏州园林的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风景欣赏:
问:风景美不美?知道是哪吗?到过吗?人们常说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苏州的园林据说有100多处,那它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位地地道道的苏州人、大家熟悉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人所写的文章《苏州园林》,(板书课题)
一、整体感知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各段中心句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3、苏州园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具体体现在文中哪些段落?(提示找段中心句)
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讲的四个方面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提示找段中心句)
5、结合上述问题,说说全文的结构与说明顺序。
二、重点剖析
学习说明文最重要的环节是 是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接下来我们就是学习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
一、重点分析第四段
1、假山的堆叠有何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2、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3、文中哪几句体现了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突出图画美?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又是入画的一景。?)
二、其它几段是如何体现“图画美”这一特征的?
(温馨提示,抓住苏州园林某一方面的特点,找出其突出图画美的关健句。)
学生思考后回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可见,不论是写说明文还是学习说明文,我们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品析语言
1、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
学生例举其它例句并分析其作用。如: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说明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准确性。
四、拓展训练。
(1)、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
板书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抓住事物特征
说明文
语言准确性
苏 州 园 林
叶圣陶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作者如何抓住并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来写的。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
苏州园林的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之课老师先让大家欣赏一组画面,大家喜欢不喜欢?
课件显示风景欣赏:
问:风景美不美?非常的美,象一幅幅完美的图画!知道是哪吗?到过吗?人们常说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苏州的园林据说有100多处,那它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下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位地地道道的苏州人、大家熟悉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人所写的文章《苏州园林》,(板书课题)
一、整体感知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各段中心句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下翻再返回)
3、苏州园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具体体现在文中哪些段落?(提示找段中心句)
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讲的四个方面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提示找段中心句)
5、结合上述问题,说说全文的结构与说明顺序。
二、重点剖析
学习说明文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那就是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刚才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是“务必使……的图画”,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是学习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请看到第四段
一、重点分析第四段(请一同学朗读)
1、假山的堆叠有何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有的重峦叠嶂,有的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
2、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多姿多彩,别具匠心,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文中哪几句体现了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突出图画美?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 来到苏州园林,只觉身在山间,而且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烦恼!达到“ 园林山水,虽由人作,却宛若天成”的效果,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图画美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二、其它几段是如何体现“图画美”这一特征的?下面请同学思考:
(温馨提示,抓住苏州园林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找出其突出图画美的关健句。适时掌声鼓励)
学生思考后回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节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可见,不论是写说明文还是学习说明文,我们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品析语言
1、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
(艺术强调个人的独创性,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固定的程序与手法,是反复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可复制。艺术首先是技术,但又是高于技术之上,如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与电脑打的字)
学生例举其它例句并分析其作用。如: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务必”“无论”“总是”突出强调了图画美。)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体现了语言的精练。)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说明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准确性。
四、拓展训练。
(1)、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体现了景色的层次美。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但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适时掌声鼓励)
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重点讲了两个问题,一、二、希望同学们以后学习说明文时一定要记住。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课件12张PPT。制作人:吉安县万福中学 杜志勇
2009-11-2---叶圣陶苏州园林整体感知教学环节品味语言拓展
训练学习
目标重点剖析学习目标
一、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并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来写的。
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整体感知 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划出各段中心句,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3、苏州园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四个讲究?具体体现在文中哪些段落?
4、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面讲究的四个方面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5、结合上述问题,标明全文结构与说明顺序。图画美
(标本)总说分说分说3 段5 段4 段6 段7 段8段9段1.2 段逻辑顺序重点剖析 一、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假山的堆叠有何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2、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3、文中哪几句体现了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突出图画美? 二、请找出其它段是如何体现“图画美”这一特征的? 可抓住苏州园林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找出其突出图画美的关健词句。 温馨提示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品味语言一、说说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二、请列举文中其它例句,并分析其作用。拓展训练 一、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 谢谢大家个人邮箱:jadzy9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