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17 18: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两大问题时,生命从哪里来?人类又从那里来?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来探讨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说一说,人类从哪里来?
有三则故事提供参考:故事一:女娲造人传说(传说,女娲用泥土造人,上等人用手捏,下等人用柳条击打泥浆而成)。 故事二:上帝造人(传说,上帝首先造出男人亚当,再从亚当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出女人夏娃)。 故事三:19世纪,生物学家达尔文进过大量的考察、比较、研究。提出进化论观点,认为人类是由一类古猿进化而来。
你赞成那种说法?
我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
(1809—1882)
《物种起源》,1859年出版
达尔文的进化论: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想象一下: 我们的祖先森林古猿的分布和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非、亚、欧,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距今1200多万年前
讨论:1、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里?生活方式 如何?体形有什么共同点?

取食:
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交流:
不能像人类那样的语言和文字交流
生存能力:
过着树栖为主的热带雨林生活,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这些现代类人猿在取食、交流和生存能力方面都有哪些特点?
讨论
臂行
直立行走
会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
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约为400ml,没有语言文字能力
脑容量约为1200ml, 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根本区别
脑发育程度
运动方式 制造工具能力
现代类人猿
人类
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大大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
人类对现代类人猿的乱补滥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演化成为人类呢?(阅读教材P4)
阅读课本第4页资料分析第一段并思考:
1、地壳剧烈运动使地球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2、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使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探寻人类祖先踪迹的方法:
地形变化
气候变化




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
类人猿
人类
约旦河谷
莫桑比克
东非大裂谷
露西
东非人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二、人类的发展
1、原因:
(1)环境的改变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想一想,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
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曾经在非洲生活,他们的出现与当地的环境改变有关。
资料分析2
化石是指石化了的遗体、遗物和遗迹。只有极少量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能够成为化石保留下来。生物遗体中一些硬组织,如骨和牙齿比较容易保存。科学家通过测定化石的年代来确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生存的年代。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二、人类的发展
1、原因:
(1)环境的改变
(2)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
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来看,她的骨盆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较粗壮,和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她的运动方式会是怎样的?
髋骨
股骨
直立行走
在环境发生改变、野兽天敌的威胁和食物匮乏的情况下,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对古人类的生存带来什么好处?
髋骨
股骨
使前肢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东非人”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东非人”
现代人
(森林古猿)
臂行
树栖生活
(“露西”时代)
直立行走
使用自然工具
(“东非人” )
使用、制造简单工具
直立行走
古人类的生存能力正在逐步地增强。
阅读课本第5页第二自然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人类脑的发育?
2、脑的发育对古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又有什么帮助?
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的原因:
与环境的斗争
制造和使用工具
产生语言
脑的发育
饮食
改变
促进
促进
火的使用
促进
提高
提高
加强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
体形:
半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
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
是否着衣:
赤身裸体
懂得遮羞、御寒
2、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过程:
第一章 第一节

1、人类的祖先是__森林古猿__,曾广布于_菲 、亚、 欧地区,尤其是在非洲丛林。
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在形态结构方面的根本区别是体形不同、使用工具不同、着衣不同。
3、森林古猿从树上到地下生活的原因是(C)
A.为了换环境 B.由于流星撞击
C.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D.为了扩张领地
4、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黑猩猩(学名Pan troglodytes),人类的近亲,四大类人猿之一,它们是现存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是黑猩猩属的两种动物之一,也是当今除人类之外智力水平最高的生物。近些年,由于黑猩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达98.77%(最近有些研究为99.4%),所以亦有学者主张将黑猩猩属的动物并入人属。原产地在非洲西部及中部。
黑猩猩体长70~92.5厘米,站立时高1~1.7米,体重雄性56~70千克,雌性45~68千克;身体被毛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1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脚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幼猩猩的鼻、耳、手和脚均为肉色;耳朵特大,向两旁突出,眼窝深凹,眉脊很高、头顶毛发向后;手长24厘米;犬齿发达,齿式与人类同;无尾。黑猩猩的脑容量约为400立方厘米 。
分布在非洲中部,向西分布到几内亚。小黑猩猩分布在刚果河以南,有人认为是黑猩猩的亚种。栖息于热带雨林,集群生活,每群2~20余只,最多可达80只。
黑猩猩
大猩猩
大猩猩是灵长目猩猩科大猩猩属类人猿的总称。大猩猩是灵长目中最大的动物,它们生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丛林中,食素。大猩猩是现存所有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种,四足状态肩高0.85米左右,站立时高1.6-1.8米。雄性比雌性体大。体重一般雌性为60~100千克,雄性130-180千克。大猩猩的体型雄壮,面部和耳上无毛,大猩猩眼上的额头往往很高。下颚骨比颧骨突出。上肢比下肢长,两臂左右平伸可达2-2.25M。目前人工园养的大猩猩体型最大的为230公斤,直立身高接近2米。无尾,吻短,眼小,鼻孔大。犬齿特别发达,齿式与人类同。体毛粗硬、灰黑色,毛基黑褐色,老年雄性的背部变为银灰色,胸部无毛。成年雄性的腰背部有灰白色毛区。大猩猩的毛色大多是黑色的。年长(一般12岁以上)的雄性大猩猩的背毛色变成银灰色,因此它们也被称为“银背”,银背的犬齿尤其突出。山地大猩猩的毛尤其长,并有丝绸光泽。
大猩猩的ABO血型以B型为主、有少量A型。
大猩猩跟人一样,也有不同的指纹。
猩猩
体毛长而稀少,毛发为红色,粗糙,幼年毛发为亮橙色,某些个体成年后变为栗色或深褐色。面部赤裸,为黑色,但是幼年时的眼部周围和口鼻部为粉红色。雄性脸颊上有明显的脂肪组织构成的“肉垫”,具有喉囊。牙齿和咀嚼肌相对比较大,可以咬开和碾碎贝壳和坚果。雄性体长约为97厘米,雌性约78厘米;身高雄性约为137厘米,雌性约115厘米;体重雄性约为60~90千克,雌性约40~50千克。其中苏门达腊猩猩体型偏瘦,皮毛比较灰,头发和脸都比婆罗洲猩猩的长。手臂展开可以达到2米长,可用于在树林之间摆荡。几乎所有的猩猩都是B型血。
猩猩是亚洲唯一的大猿,仅存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蒸汽缭绕的丛林里。在灵长类当中,猩猩的两个品种有许多方面是很突出的,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树栖,也是繁殖最慢的——哺乳动物。猩猩被认为是社会的隐居者,性生活非常独特,它们建立的地区性模式使人回想起了人类早期的文化。
长臂猿
东起中国云南、海南省,西至印度阿萨姆邦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
善鸣,树栖,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动物。因为长臂猿不是群居,它们每个家庭生活在一个很大的领地里,有时超过100英亩。
它们在身体构造上有许多方面和人类极为相似,例如牙齿都是32颗;胸部只有一对乳头;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很发达;血型也有A型、B型、AB型,只是缺少O型。它们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和人类相近,有22对,比人类的只少一对。它们的妊娠周期比人类的短,大约为210天;月经周期和人类的相差不多,都是30天左右;胚胎发育过程与人类的胚胎保持相似的时间也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