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07课 汉字书法 3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07课 汉字书法 38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8 07: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07课 汉字书法
第08课 笔墨丹青
第09课 诗歌小说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商代
商周
秦朝
秦朝
春秋战国


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广泛频繁
小篆
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

秦汉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
——《周易·系辞》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
——《淮南子》
仓 颉
鲁 迅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上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

大汶口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甲骨文之父”王懿(yì)荣
司母戊鼎

金 文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琊台时刻》
小 篆
隶书
小篆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体安定。
隶书
隶书是程邈改造的,因程邈当时获罪入狱,而秦称最徒为“隶”,所以后人便将程邈改造的小篆称为隶书。


书法,既书写的艺术。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
士人群体的逐渐形成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阅读课本31页找出汉字书写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的条件?
“书圣”王羲之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楷书

草书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张旭
怀素
唐朝书法



唐朝:书法的繁盛时代
1、特点:
2、代表人物:
3、唐代书法不拘一格的原因
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思想开放,兼收并蓄。
规范法度
狂放不羁
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张 旭
《肚痛贴》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 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 热俱有益。

怀 素
《食鱼贴》
老僧在长沙食 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 笑,深为不便……

欧阳询
《化度寺碑》

颜真卿
《多宝塔碑》

柳公权
《玄秘塔碑》

苏 轼
黄庭坚
米 芾
蔡 襄
重文轻武国策,文人阶层壮大;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苏 轼
《寒食贴》

黄庭坚
《寒食卷跋》

米 芾
《复官帖》

蔡 襄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所以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政治上,宋徽宗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但在艺术上,是一位成就很高的书画家。这种有如金银雕饰的书法风格,被称为“瘦金书”,除了点出徽宗帝王的尊贵地位,对此风格形容也十分贴切。后世学习此一书风者不多。
唐 寅
祝枝山
文征明
徐祯卿
原因:经济繁荣,平民化、世俗化
唐寅书法
祝枝山书法
文征明书法
徐祯卿书法
汉皇后玺
滇王之印
明文彭:长生
清吴昌硕印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①由具体到抽象(图画—笔画)
②由繁到简
③由不规则到规范、稳定
形态:
结构:




朝代
代表
书艺特点
时代风貌
魏晋
隋唐
宋代
明代
唐、祝、文、徐
王羲之
颠张狂素
苏、黄、米、蔡
颜筋柳骨
注重规范法度(楷书)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书)
“有意无法”
狂草(草书)
国家统一
开放自由
商品经济繁荣
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社会动荡
重文轻武
市民阶层兴起















朝代 发展阶段 时代背景(经济政治) 代表 书体 艺术特色
秦汉 ——

魏晋时期

隋唐

宋代
——
明代 —— ——
自发阶段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
士人群体
文具改进
王羲之
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张旭
怀素
草书
楷书
狂放不羁
注重规范、理论成熟
宋代重文
市民阶层
苏黄米蔡
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经济繁荣
平民化、世俗化
更强调个性化创造
自觉阶段
虚玄灵动
颜筋柳骨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于不同书法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汉字的简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繁体字笔画的“省简”,比如讠(繁体:訁)、饣(繁体:飠)、纟(繁体:糹)、钅(繁体:釒)等14个简化偏旁,第二种是用同音字取代,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在繁体字中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繁体字与简体字
1.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技巧创新的的条件包括( )。
①汉末社会危机引起士人的深刻反省;②士人群体的形成;③书法是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
A、经济发展,社会前进;
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
C、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