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细胞的增殖
【必背内容】
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3.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4.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5.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检索表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1.2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2.1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2.2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查漏补缺】
细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 方式增殖,通过它,单细胞生物能产生后代,多细胞生物则可以由一个 经过 和 ,最终发育为一个多细胞个体。在增殖过程中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分配到两个 细胞中去,可见,细胞增殖是 的基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 、无丝分裂和 。
(一)有丝分裂: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 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 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时为此,包括 期和 期。
1、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 ,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 阶段。
2、分裂期
(1)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 ,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 ,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称为 。同时, 解体, 消失,纺锤丝形成 。
(2)中期: 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 ,数目 ,便于观察。
(3)后期:每个 一分为二, 随之分离,形成两条 ,在 牵引下向 运动。
(4)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 ,同时 消失, 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 ,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植物 动物
纺锤体形成方式
细胞一分为二方式
意义
(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比较简单,一般是 延长,从 向内凹进,分裂为两个 ,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细胞。此过程中没有出现 和 ,故名无丝分裂,如 的分裂。
【课堂作业】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是
A.核膜、核仁消失 B.形成纺锤体
C.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 D.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2.右图是一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错误的是
A.a和b B.c和d C.b和d D.e和f
3.细胞周期中,不属于G2期发生的生理活动是
A.复制DNA B.合成微管蛋白等特定蛋白质
C.合成RNA D.完成细胞分裂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准备
4、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数目是
A、2 B、4 C、8 D、1
5、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O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6.用显微简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7.一种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4。该动物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为
A.12、48 B.24、48 C.24 、24 D.48、24
8.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那么该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基因的走向是
A.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B.A与b走向一极,a与B走向另一极
C.A与a走向一极,B与b走向另一极 D.走向两极的均为A、a、B、b
9.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A 只有胰岛素基因 B 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C 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D 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10.(多选)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
A 目镜 B 物镜 C 反光镜 D 装片
11.(多选)细胞周期包括G1、S、G2和M四个时期,在S期进行下列工作实践可取得良好效果的是
A 植物组织培养 B 作物(如小麦、水稻)诱变育种
C 肿瘤的某些药物治疗 D 作物的人工授粉
12.(多选)下列细胞中,属于暂不增殖细胞的有
A 消化道上皮细胞 B 肝细胞 C 骨细胞 D 肾细胞
13.与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分裂无关的结构是
A 中心体 B 线粒体 C 染色体 D 高尔基体
14.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A 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5.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16.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指 ( )
A.染色体数加倍 B.同源染色体数加倍
C.染色单体数加倍 D.DNA数加倍
17.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 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无染色体形成 D.显微镜倍率不够
18、细菌繁殖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有丝分裂 B、DNA复制 C、细胞壁形成 D、蛋白质合成
19、在生物学实验中,关于引流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试剂,然后将装片倾斜 B、引流目的是让试剂渗到盖玻片下
C、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需要用引流法 D、引流法可防止装片中产生气泡
20.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21.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A. 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 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 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22、下列所为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细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 13.5 1.8 15.3
肿瘤细胞 18.0 0.5 18.5
成纤维细胞 19.3 0.7 20.0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23、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最.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绸焦观察
24、连续分裂的动物体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分裂间期B.分裂前期C.分裂中期D.分裂后期
25、细胞有丝分裂完成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物质是
A.线粒体DNA B.细胞核DNA c.核糖体RNA D.叶绿体DNA
26、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30.(8分)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以及相关的酶和蛋白质。这项工作对肿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有差异。蛙胚卵裂期动物半球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比植物半球细胞的____________。
(2)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其根据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发生____________,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癌细胞无限增殖。
(4)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____________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如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___________期。
31.(15分)为了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 ,该种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 , 。
(2)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 ,原因是 。
(3)细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期。
(4)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 。
答案
1-10 C/C/B/B/C/D/D/D/C/AD
11-20 BC/BD/A/B/D/D/C/A/D/D
21-26 C/C/A/A/B/B/
27(5分)(1)幼叶中存在叶绿体,便于细胞质流动的观察,幼根中细胞质流动没有明显的参照物,不便于观察;(2)可能会找不到观察对象,还可能会出现高倍镜镜头压破玻片(损坏镜头);(3)光照。28答案:(8分)(1)20 (2)C D B (3)1500 1200 (4)1 19
29答案:(1)小肠黏膜层只有a处的细胞能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
(2)a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b处,直至c处。
(3)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
(4)在小肠黏膜层的各处都可以检测到放射性,因为小肠黏膜层上的细胞不断进行mRNA的合成。30.(8分)(1)短(2)细胞周期受酶的影响,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3)突变(4)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分裂
31答案:(1)DNA 染色体 线粒体 (2)高 乙组细胞分裂旺盛,产生的细胞含有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等为原料合成的DNA。(3)间 (4)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原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又是合成DNA的原料。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