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3、在有关实验、探究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细胞呼吸概念的过程中,同时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评 价
情景创设引入课题 展示课件:ATP 的结构简式及ATP的利用与生成。 问:ATP的主要来源? 介绍一初中实验。 展示问题探讨中问题。 复习、讨论、回答。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呼吸作用与物质燃烧区别。 通过复习引入课题。 启发学生对比两种释能方式,产生认知冲突,提高思维兴奋性。
细胞呼吸的概念 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并分析;问题:呼吸作用与我们通常了解的“呼吸”是一回事吗? 学生阅读、思考,回忆人体呼吸的过程,尝试回答问题。 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主动建构知识。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探究准备 介绍酵母菌的基础知识及本探究活动的要求。 学生看书,初步知道酵母菌的习性明确对比实验的方法。 明确探究对象和方法。
一、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关酵母菌知识,尝试提出探究的问题。展示参考案例。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思考回答问题。 引导关注生活现象,调动思考积极性。培养提出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作出假设 要求学生对参考案例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假设。展示参考案例。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实验 1、引导梳理实验总体思路:①实验条件的控制;②实验产物的检测;③实验正常条件的保持。2、展示教材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回答问题,加深对实验控制的理解。 引导学生层层思考,培养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四、进行实验 强调观察与记录。 尝试设计记录的表格。 培养实验能力。
五、结论交流与运用 1、 说出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每种呼吸方式的条件和产物。2、重铬酸钾在日常生活中有何用处。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思维,及时联系生活。
课堂练习 展示习题 学生动手完成。 及时反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预习要求:预习细胞呼吸的方式、原理及应用。 学生课后预习。 培养阅读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程的一节探究课,教案设计简洁、合理,多媒体课件生动而富有启发性,学生活动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融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存在问题:1、班生规模较大,教师无法顾及全部学生的活动状况。
2、鉴于课时的原因,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虽然每个提问都会有人回答,但是并不等同于多数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答案。
3、本校学生来自不同初中学校,各初中校的办学水平不同,有的乡下学校实验开设少。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存在明显差异,在同一个班级很难得到兼顾,其结果是小组中动手能力强的更有动手机会,动手能力差的虽然可以从旁观察,但是不能等同于自己的实践,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出现畏难、不自信的情况。
??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