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2《动物细胞工程》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2.2《动物细胞工程》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7-20 17: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 动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动物细胞培养(知道)。
(2)动物细胞融合(知道)。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3.能力方面
(1)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3)让学生尝试设计革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单克隆抗体既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分析: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其中前三大技术为本节教材的主体内容,而胚胎移植、核移植技术以小字科普读物的形式出现,意在使学生在有所侧重的前提下对动物细胞工程发展概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在教材重点介绍的三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技术(如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的基础,其价值更多的是通过其他技术成果来体现的。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较为成熟的最重要的用途便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由此可见,单抗技术应属较高层次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对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较深刻地领悟动物细胞工程的真谛,并从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单抗独具匠心的实验设计中,深刻体会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单克隆抗体应列为本节的重点内容,同时单克隆抗体技术本身环节多、技术复杂,加之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所以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学模式
设疑,启发,探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设计思路
1.采用自学、指导模式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较深刻、透彻地学习,为学习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打好基础。
2.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教师给出资料,引出探究点。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设计多种制备革克隆抗体的方案。然后通过质疑、释疑(多方向),并由学生概括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工程。
4.胚胎移植、核移植为书中小字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予以适当指导、点拨。
5.以“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为主线,将动物细胞工程五种技术的知识有机地串接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重点提示
1.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在共性发展的同时也能协调发展,使知识不单是讲课的内容,考试的内容,而成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载体和素材。教师应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状态出发,采用多种方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的目的。
2.适当增加难度,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适度的认识冲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极力主张“高难度原则”,以求得学生在一定困难水平出现认知冲突,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促进其发展。
3.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拓宽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4.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容量,控制好课堂教学的密度;该讲的要讲深、讲透,并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挖掘知识的蕴含,从而把握好教学的力度;同时还要注意课堂节奏的急缓、疏密、错落有致。
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上节学习内容)
动物细胞培养无限增殖细胞需经哪两个关?
动物细胞融合后会出现几种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的用途是什么?
2.首先引领学生回忆:何谓抗体?其由何种细胞产生?主要分布在哪?
3.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选哪个?
假如一下子出现了很多SARS病毒感染的病人,如何获得更多抗体来治疗?
(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可以考虑用刚学过的动物细胞培养吗?
【新课讲析】
一、单倍体抗体的制备:
环节一:多数学生会提出如下思路:把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提取出来,用我们所学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经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把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将该细胞培养成细胞系,能无限传代,大量繁殖,便能从这些细胞中提取单抗了。
教师质疑:该方案可行性如何?(引导学生确认为什么单纯地进行B细胞培养行不通!)
一些学生提出异议:一个B淋巴细胞不可能渡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中的两次危机而达到细胞系水平。因为每经历一次危机,都有大部分细胞被淘汰,只有少部分生存下来,而单个B淋巴细胞在这个过程中的命运便可想而知了。
抓住学生这一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领学生进人下一挑战性环节。
需解决的难题何在?(B细胞在体外不可能无限增殖)
如何使它无限增殖,方法有哪些?(B细胞与瘤细胞融合)
环节二:
学生思考:
(l)单克隆抗体是用哪两种细胞来融合?为什么选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2)骨髓瘤细胞是癌细胞吗?
(3)整个制备过程为何要经过两次筛选?
(4)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内培养与在体外培养有何区别?
(5)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增殖,可否造成小鼠死亡吗?
(6)鼠单抗能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吗?
(板画诱导学生探究两次筛选的对象)
环节三:
假如现在要制备抗SARS病毒的抗体,用我身上的B细胞来融合行吗?为什么?(必须用对应的抗原刺激才会产生特异性的B细胞)
二、单倍体抗体的应用
制备到的抗体除了可以用于在临床治疗以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阅读课本)P.7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知识归纳)略
三、细胞核移植
阅读→归纳
板书设计
1、单倍体抗体的制备:
获得杂交瘤细胞 动物细胞培养 提取
2、单倍体抗体的应用:可用于疾病治疗、预防、单抗诊断疾病(“生物导弹”)等。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