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1课时 “十字路口”的位置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第二节 东南亚
赠缅甸友人
陈毅
我住江之头,你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你喝川下水, 川流去不息,彼此共甘美。? 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 山山似北向,条条南流水。?
你知道缅甸在哪里吗?
缅甸位于东南亚地区
“十字路口”的位置
东南亚的范围
中 国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马 来 群 岛
大洋洲
南
海
印
度
洋
太
平
洋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北部与我国山水相连,南部是狭长的马来半岛,延伸到赤道附近。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横跨赤道两侧,由2万多个大小岛组成。
23°26′N
0°
100°E
120°E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热带
海陆位置: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同学们发现没有,经过东南亚的船只,几乎都要通过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大家注意一下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亚洲
大洋洲
太平洋
印度洋
马来半岛
苏门答腊岛
马六甲海峡
“十字路口”的咽喉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想一想
日本人为什么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提示: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90%的石油、大量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输送,因此马六甲海峡又被视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马六甲海峡的历史概况
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
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
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公元7~15世
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
海峡。 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线。 1869年,苏伊士运河贯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
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急剧增多。近年来,过往海峡的船
只每年达8万多艘,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
港内码头岸线长达三四千米,可同时容纳30余艘巨轮停泊。拥
有40万吨级的巨型船坞,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
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重要性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 马六甲海峡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水道,它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另外也是西亚石油到东亚的重要通道,经济大国日本常称马六甲海峡是其“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的经济地位
东南亚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与南纬10度之间,地处热带,深受海洋影响;终年高温,降水丰沛,森林茂密。根据各地降水量的不同,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主要分布: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及菲律宾群岛的北部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马来群岛大部分及马来半岛南部,菲律宾群岛南部
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
雨季
旱季
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茂密。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都可收获。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热带气候为主的地区
想一想
东南亚居民为什么喜欢吃米饭?
1.气候、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人口粮食的需求、种植业发展历史等多方面的条件,决定
了东南亚以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特色。
2.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必然的选择。
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
东南亚的梯田
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橡胶
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
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世界上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国
泰国(1999)橡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居世界首位。
——油棕(棕榈油)
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生产国。
——椰子
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蕉麻(马尼拉麻)
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
棕榈油
蕉麻
天然橡胶
生活链接
——印度尼西亚的茶园
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
——咖啡
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