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共27页,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共27页,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8 00:06: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小学古文阅读27篇+中学文言文4篇
小学古文阅读
1.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
参考答案:
C
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1](yì)猎。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
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 短文注释:[1]弋:射。[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3]后:后来,以后。
[4]咋:咬。[5]闷绝:窒息。
解释加点的字。? (1)华隆好弋猎 ( ) (2)犬遂咋蛇死焉( )? (3)二日乃苏( ) (4)隆闷绝委地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
??????????????????????????????????
参考答案 1.①喜欢/爱 ②于是 ③才 ④倒 2.家人对狗的举动感到奇怪,于是跟着狗走。 3.①天天跟着主人;②华隆被大蛇缠身,犬为救主人,咬死大蛇;③华隆僵仆失去知觉,犬奔走嗥吠,招来家人营救;④在华隆未苏醒时,犬始终不吃东西。
3.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曾子⑥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摘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②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③贸贸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④奉:捧。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⑦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黔敖为食于路 ( ) ⑵以待饿者而食之 ( ) ⑶嗟!来食 ( ) ⑷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 ) ⑸以至于斯也 ( ) ⑹可去 ( )
⑺其谢也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嗟!来食!
?????????????????????????????????? ⑵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 ⑶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 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 ??????????????????????????????????
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
??????????????????????????????????
参考答案:
①作成食物 ②吃 ③吃 ④我 ⑤这 ⑥离开 ⑦道歉 2.⑴喂!来吃! ⑵我就因为不吃侮辱性的施舍的东西,才到了这样的地步。
⑶他吆喝你来吃,可以离开,他道歉了就可以吃了。 3.《谈骨气》 从“贫贱不能移”的角度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4.支公好鹤
支公①好鹤,住剡东②岇山③。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④其翮⑤。鹤轩翥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⑦,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年二十五而出家为僧。他既是名僧,又是名士。②剡(shàn)东,剡县之东。③岇山,山名,在今绍兴东二百里。④铩,摧残,伤残。⑤翮(hé),禽鸟类羽毛中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羽毛。⑥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⑦姿,通“资”,资质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人遗其双鹤??( )??????????????????
(2)乃反顾翅 ( )
(3)支意惜之????( )??????????????????
(4)少时翅长欲飞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
3.“支公好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参考答案
(1)送给;(2)看;(3)舍不得;(4)不久 2.既然有凌冲霄汉的资质,又怎么肯给人作身边观赏的玩物呢? 3.有时,爱并不只是占有,而放飞或不给精神意志的自由套上枷锁才是真爱。
南辕北辙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
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2)吾用多。(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君之楚,奚为北面?
?????????????????????????????????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
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 参考答案:
?1.(1)好 (2)资用,即路费。
?2.(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
(2)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3.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6.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这个成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通“旋”,转身
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7.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为什么。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⑥为人臣:做臣子的。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臣闻之( )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
③盲臣安敢戏其君( ) ④善哉( )
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 D.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句子。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4.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
参考答案:
1.①听说 ②好像 ③怎么,哪里 ④好 2.B
3.①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②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呢?
4.说明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算晚,都比不学习好。同时说明越是年轻,学习越是重要,收获也会更多,成就也会更大。
8.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3.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
4.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5.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
参考答案:?
1.(1)测量?(2)到……去,往? (3)量好的尺码? (4)同“返”,返回。?
2.(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宁信度,无自信也。
4.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5.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 9.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⑥。
注释: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
1.填空。
选文选自?????????????,从文体上看属于???? 。
2.翻译下列词语。
逐走:?????????????? 河渭:???????????
3.翻译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
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
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
????????????????????????????????????????????????????????????????????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
??????????????????????????????????
参考答案:
1.《山海经·海外北经》 神话? 2. (1)追赶,赛跑。(2)黄河,渭水。
3.(1)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还未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
4.决心大(或志向远大)或不自量力的人。
5.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6.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10.熟读精思(节选)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①详缓:仔细从容。②子:通“仔”,仔细。下同。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④漫浪:随随便便。⑤急:要紧。
1.“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的读音为( )。
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
??????????????????????????????????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
4.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
??????????????????????????????????
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
??????????????????????????????????
【参考答案】
xiàn 2.示例:予、吾、我等。 3.眼、口
4.不等解释,自然明白它的意思。
5.示例: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德 歌德)
11.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 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被动。 身:自己。 为:被。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 参考答案 1.① 跑 ② 放,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想不劳而获,墨守成规,终究不会获得成功。

12.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字义解释。 ①执_________ ②亦_________ ③俄有_________ ④至_________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多一点)
参考答案:
①握,持 ②也 ③一会儿 ④来到
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 (3)我们遇事时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要懂得变通。
13.对牛弹琴?
昔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低头。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指牛“哞哞”的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起。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乐曲。
解释:
①为:_________ ②如故:_________ ③鸣:_________ ④奋:_________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
参考答案:
1.①给; ②像先前一样; ③叫声; ④竖起。
译文:不是牛没有听见,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14.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译文: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其舍近墓 ( ) (2)遂迁居市旁 ( )
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
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
参考答案:
(1)靠近 (2)于是
居住的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15.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④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 ②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④画地:在地上作画。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引酒且饮之 (拿;举) B.数人饮之不足( 够 )
C.我能为之足 ( 的 ) D.终亡其酒(丢失)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
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C
2.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故意卖弄会弄巧成拙;真理越出一步会变成谬误。(或:有的人为人处世,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不顾客观实际,结果把事情办糟。)
16.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 释】 ①自--从。 ②坠--掉落。
③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
③遽____________ ④求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 2.①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②指示代词,这儿③急忙,立即,匆忙。④寻找。 3.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4.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
司马光幼时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解释画横线的字。
(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
3.这则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
参考答案:
1.去:离开(2)破:击破,打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甚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18.曾子烹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 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
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女还 ②顾反为女杀彘
2.解释加点的字。
(1)妻止之 止( ) (2)遂烹彘也 遂 (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
参考答案:
1.C
2.(1)止:阻止(2)遂: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依赖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19.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时人畏服如是 时人:同乡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为现代汉语。)
?????????????????????????????????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凿壁借光
3.三个故事:凿壁借光、佣作求书、匡衡说《诗》(感受略)
永之氓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译文:永州一带的人民都很会游泳。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船破了,有一人用尽全力来游却不能和平常一样,他的同伴说:“你最会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后了?”他说:“我的腰带上系着很重的钱,因此落后了。”他的同伴说:“为什么不丢掉它?”这个人不做声,摇着头,过了一会儿,更加往下沉;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大声呼喊道:“你太愚蠢了!太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了!眼看将要死,还不愿丢掉身上的钱,留着干什么?”那人又摇头,之后就淹死了。
解释加点词:
(1)永之氓咸善游 ( ) (2)乘小船绝湘水 ( )
(3)吾腰千钱 ( ) (4)有顷,益怠 ( )
2.翻译句子。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
汝愚之甚!蔽之甚!
?????????????????????????????????

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
?????????????????????????????????
参考答案:
1.(1)都;全部(2)渡(横渡)(3)腰上挂着 (4)更加
2.(1)你是最善于游泳的,今天怎么会落在最后面呀?
(2)(那个人)回答说:“我的腰上挂着许多银子,太重了,因此落在后面了。”
(3)你真是太愚蠢了!太糊涂了!
3.讽刺那些要钱不要命(嗜财如命)的人。
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 )
译文:田登担任郡守,他忌讳别人直呼他的名字,触犯的人都遭到了鞭打。(因登和灯同音)于是全州城里的人都称“灯”为“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官府允许人们在州的辖区内游览赏玩,官员在州城里贴出告示,说:“本州照例放火三日。”
解释画横线的字: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
参考答案:
1.(1)忌讳 (2)全,整
2.于是整个州都把灯说成是“火”。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示例:专制、蛮横、独裁,不顾老百姓生活的胡作非为的昏官。
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
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 ,它是????????。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
参考答案: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持之以恒、艰苦奋斗。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à)——拔。④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⑤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⑥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⑦趋:快步走。 ⑧往——去,到……去。 ⑨槁
(gǎo):草木干枯。
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
??????????????????????????????????
??????????????????????????????????
“予”在文中指“我”,读音是(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要
??????????????????????????????????。
参考答案:
1.有个宋国人担忧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2.yú 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24.为学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作者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中“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句子的意思是 :??????????????????????????
??????????????????????????????????
2.作者讲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要???????????????????????,就???????????????????????的道理。
参考答案:
1.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学它,那么难的也变得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2.两个和尚去南海的经验 勤奋努力,奋发向上,敢于实践 能获得成功
25.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làn)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览冥训》
1.读故事我知道女娲以?????补天,我觉得女娲是????????的人。
2.用自己的话翻译古文。
??????????????????????????????????
参考答案:
1.五色石 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
2.在很早很早以前,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的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部地容载万物。
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 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 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 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中原地区安定了,凶猛的鸟兽都死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吴起守信
昔吴起⑧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⑥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①者,恐②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注释:①俟(sì):等待 ②恐:恐怕,担心 ③暮:夜晚 ④之:代词,指老友
⑤令:派;使;让⑥方:才⑦信:信用⑧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1.解释画横线的字。
①昔吴起出 ( ) ②期返而食 ( )
③其为信若此 ( )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
2.翻译句子。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
3.《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什么样的品质?
??????????????????????????????????
参考答案:
1.①从前 ②约定 ③像 ④诚信
①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
②吴起不吃饭而等老友,是因为担心自己说话不算数。
守信用,以身作则,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
27.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①.恻:怜悯。②.苟:假如,如果。③.徒:白白地。
④.《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⑤.得:能够。⑥.资:费用。
1.解释画横线的字。
①凡得学者( ) ②过书舍而泣( )
③吾徒相教( ) ④欲书可耳 ( )
2.翻译句子。
①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
3.本文中的老师有着怎样的精神?
??????????????????????????????????
从邴原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精神?
??????????????????????????????????
参考答案:1.①能够 ②经过 ③白白地 ④想要
①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伤感,所以哭泣。
②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3.老师有着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4.能够学到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
初中文言文提前练
得道者多助①
域②民不以封疆③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④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⑤多助,失道者⑥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⑦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⑧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①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②域:名词作动词,限制。③疆:边疆。④威:威慑。⑤得道者:指施行仁政的君主。⑥失道者:指不施行仁政的君主。⑦畔(pàn):通“叛”,背叛。⑧有:要么,或者。
文意我知道: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国去,不能靠封锁边疆来实现;巩固国防,不能只靠险要的高山和大河;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帮助失道者的人少到了极点,他的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得道者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用天下人都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要么不发动战争,只要发动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好题练一练:
结合全文请说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句子。
????????????????????????????????
学完课文你一定有自己的心得,请写下来。
?????????????????????????????????? 参考答案:
1.坚持正义,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就必然陷于孤立。
2.略
陋室铭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④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丁⑥。可以调素⑦琴,阅金经。无丝竹⑧之乱耳,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释义:①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②名:成为有名的。
③灵:成为灵异的。④斯、是:均为指示代词,这。⑤鸿儒(hóng rú):这里
泛指博学之士。⑥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⑦素:不加装饰的。⑧丝竹:泛指各种乐器,这里代指音乐。⑨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文意我知道:山不在于高还是低,只要有仙人在此居住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深还是浅,只要有龙在这里居住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玄亭。(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孔子说: “(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好题练一练:
1.请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陋室铭( ) 惟吾德馨( )
如果你是作者,你愿意住在陋室里面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馨,原意是指气味芬香,这里引申为品德高尚。

劝学(节选)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②,③以为轮,其曲中规④。虽有⑤槁暴⑥,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⑦则直,金⑧就砺⑨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⑩明而行无过矣。
释义: ①选自《荀子·劝学篇》,作者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②中(zhò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③
(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④规:圆规,测圆的工具。⑤有,通“又”。⑥暴,同“曝”,晒。⑦受绳:用墨线量过。⑧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⑨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⑩知:通“智”,智慧。
文意我知道: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如圆规画的一般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用火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好题练一练:
1.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中绳( ) 槁暴( ) 参省( )( )
《劝学》是古代作品,为什么在今天还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
参考答案:1.zhòng pù cān xǐng
愚公移山(节选)①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如太行、王屋何?且焉④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⑤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 běn)
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⑦有遗男,始龀(chèn)⑧,跳往助之。寒暑易节⑨,始一返焉。
释义:①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列御寇。②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u)也:苦于大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惩:以……为苦,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绕远。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④焉:疑问代词,哪里。⑤荷(hè):杠。⑥箕畚(jī běn):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运土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⑦孀(shuāng)妻有遗男:寡妇有一个孤儿。孀妻:寡妇。遗男:没有父亲的孤儿。⑧始龀(chè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⑨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文意我知道: 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90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大家纷纷表示赞成。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纷纷说:“我们可以把它运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没有父亲的儿子,刚七八岁,跳着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好题练一练:
1.写出“愚公移山”的含义,并用它来造句。
??????????????????????????????????
2.根据你的理解,用原文填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 ④愚公解决困难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
1.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示例:做事如果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④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