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 解决问题(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 解决问题(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8 16: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4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20页内容及第22页练习五1、2、3、4题。
内容简析
例5 利用情景图设置题目,根据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情景解决问题,能够理清题意中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能分辨哪些是解决问题的条件,哪些是已知多余条件。
教法与学法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研究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精心设计教学情景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播放课件,出示口算题卡。
15-8=  14-8=  11-9=  13-5=  12-7=  16-9=  11-5=  13-7=
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轮流解答,在说出正确答案后,还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同学们都能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大家都喜欢看足球赛吗?播放课件第3张例5,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导入课题。
【品析:通过课件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能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游戏导入:我们全班一共有多少人?(40人),我现在要选10人到前面来做一个小游戏,第一小组来了6人,还差几人?学生能直接得出答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出示口算题卡,10个同学玩抢答游戏,答对了得一朵小红花。
游戏结束,引领学生阅读例5,直接导入课题。
【品析:游戏之前设置一个与例题相似的题目,为后面学习例题做了铺垫,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有数学。】
演示法导入: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并提出一个数学小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问学生:“你提的数学问题想请谁来回答?”(让学生合作解答所提问题)
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例5,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导入课题。
【品析: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用亲切生动的谈话、提问题的活动形式引入,通过对话活动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并且在学生提问题的过程中随意地请好朋友来回答自己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了合作与交流。】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要解决的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来?”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思考:该怎样列算式呢?“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如何用上?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用减法计算,16-9”,你又是怎么计算的呢?可以先利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边摆学具边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品析:直接由问题入手分析题意,让学生找出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更好的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汇报总结。
方法一:摆一摆、圈一圈。
先摆出16根小棒,从总数中一个一个地圈,一共圈了9个,数一数,还剩7根。
所以:16-9=7(人)。
方法二:把16分成10和6,先用10-9=1,然后用1+6=7(人)。
方法三:把9分成6和3,先用16-6=10,然后用10-3=7(人)。
方法四:想7+9=16,所以16-9=7(人)。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大家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进行总结,首先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品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加以引导,并适时总结,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被应用于生活。】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了例4后,引领学生回顾用到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数”“平十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质疑一:在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时候,是从问题入手,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理清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再确定解题方法,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不能先从条件入手呢?
经过学生讨论,得出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共有16人来踢球,这是总量,现在已经来了9人,这9人是总量的一部分,还有几人没来?就是要求总量的另外一部分是多少,用总量减去已经来的人数即可。
不论是从条件入手还是从问题入手,关键是要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质疑二:在题目中“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什么用处?
学生讨论,得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是没有用处,它在题目中出现的目的就是为了混淆学生的视听,所以在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分析数学信息,哪些是解决问题必须的,哪些是多余的,然后逐步解决问题。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请同学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我们今天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从问题去想,再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要注意把多余的条件剔除,然后根据要求进行解答。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指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理解题意,然后从问题入手,去思索、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能更好的把握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反思:本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使学生既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又巩固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经历了“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找出条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应具备的必需条件,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情节中初步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并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活动中。
我的反思:
?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练 习 五
题型结构分析
题号
题型
建议
1
看图列式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根据情景图,理解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
解决问题
根据情景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条件和多余的条件。
3
计算题
不限定计算方法,依次计算即可。
4
解决问题
题中共有三个数量,“一共有20人”是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条件,通过解决本题,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题意。
5
解决问题
此题是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与例6进行比较再解答。
6
连线题
此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巩固练习,计算出结果再连线。
7
解决问题
此题是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与例6的拓展进行比较再解答。
8
填空题
先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
9
解决问题
第(1)题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解决。第(2)题是要求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再独立解决问题。
习题立体分析
第1题:在情景图中可获取数量信息,其中“每人写15个大字”这个条件要使用两次,使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第2、4题:都是有多余条件的减法问题,其中第2题的多余条件单独给出,学生比较容易辨别,第4题的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一起给出,分辨起来有困难,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剔除多余条件,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第3题:是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练习,计算时可以给学生提出时间和正确率的要求。
第5、7题:都是用减法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但是练习的形式有所不同,第5题是根据条件直接解答即可,第7题需要学生把题中的条件进行转化然后解决问题。
第6题:是巩固练习20以内的退位加、减法,使学生再次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第8题: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提醒学生能正确运用“>”“<”和“=”。
第9题:除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外,还可以教师写出一个算式,让学生根据算式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体会同一个算式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
习题参考答案
1.15-7=8(个) 15-6=9(个)
2.13-6=7(人)
3.9 14 8 9 16 6 5 8 6 6 7 8 8 8 8 12
4.14-6=8(人)
5.13-8=5(箱)
6.8+4=12  9+8=17  6+9=15
12-6=6  13-5=8  15-8=7  15-6=9
7.12-3=9(朵)
8.> = < = < =
9.(1)17-8=9(个)
(2)答案不唯一,例如:小黑比小白少几个? 8-5=3(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