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读数 写数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读数 写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8 16:1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2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36、37页内容以及第38页练习八的第5、6、7、8、9、10、11、12题。
内容简析
例3 教材呈现了3种颜色共100粒纽扣,记录了三种颜色纽扣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粒纽扣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3.通过摆小棒、拨珠子等活动,沟通小棒与计数器的关系,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任意读、写两位数。
2.由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
教法与学法
1.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小棒、计数器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教师教的过程要与学生学的过程统一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读数、写数的活动。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法: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
黄色纽扣:四十粒 蓝色纽扣:二十七粒 红色纽扣:三十三粒
我们数出来的这些结果都比20大,又都是100以内的数,我们该怎样读写呢?
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导入课题。
【品析:利用多媒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动手操作导入法:上个学期我们利用小棒和计数器认识了20以内的数,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利用手中的学具,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下这些数:29、31、88、99,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提问: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导入课题。
【品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能利用计数器表示100以内的数,上课之初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完成了对旧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垫定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游戏导入法:抢答小游戏,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举手抢答,回答正确得一朵小红花,回答错误由教师说出正确答案。问题:
1.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
2.五个五个地数,从45数到70。
3.39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8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70读作(  ),六十四写作(  )。
在师生讨论解决第5个问题的过程中导入新课。
【品析:复习旧知识,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3:出示纽扣图,学生观察,并数出各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
黄色纽扣:四十粒 蓝色纽扣︰二十七粒 红色纽扣︰三十三粒
想一想,40在计数器上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教师指导)
总结:40由4个十组成,所以只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个算珠,在个位上不拨即可。
但是在写的时候个位上没有要用“0”补上。 写作:40 读作:四十 
逐步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表示27和33:
(1)学生拨珠子:十位2颗,个位7颗。
这个数就写作27,读作二十七。
(2)用计数器表示33,方法同上。
2.教学100的读与写。
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有多少粒?(100粒)
怎样用计数器表示一百呢?怎样写并读出来?
计数器的百位上拨上1个珠,十位和个位都是0,不用拨珠。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 写作:100  读作:一百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左边)起。
【品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拨一拨、读一读、写一写的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先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在学习新课时,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
质疑:33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总结:两个数位上的“3”意思不一样,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品析:用特殊的数字提出质疑,让学生自主探讨得出结论,完成了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全班展示汇报学习成果,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哪一位上没有计数单位,写数时要用0补齐,末尾的0在读数时不用读出。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全程都是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完成的,对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学习、新知识的总结提升都借助于直观的学具完成,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易于接受,更充分的理解。
 在整节课中,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回答,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指正、评价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写作:40读作:四十        
写作:27读作:二十七       
写作:33读作: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