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5课时 解 决 问 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46页例7内容及第47页练习十。
内容简析
例7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2.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法与学法
1.课堂中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地研究和学习,并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充分利用了教具、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法:播放课件,出示情景图,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个珠子?
我们要把这些珠子穿起来,你想怎么穿呢?(讨论)
继续播放课件,看看要求我们怎样穿这些珠子呢?
根据老师设置的要求,讨论穿珠子的方法,导入课题。
【品析:通过课件展示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穿珠子的方法,让学生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复习,然后再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思考中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导入法: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那么现在我们要玩一个游戏:开火车。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全班按顺序从1开始报数,最后一个同学报的数是几,那么全班就一共有多少人,火车有8节车厢,同学们该怎么坐呢?分一分。
问题:每节车厢分别有几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导入课题。
问题导入法:昨天,老师在水果店买了23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谁来帮老师算一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全班交流。)
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导入课题。
【品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取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可以通过数数、看文字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分析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例7,通过穿珠子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珠子?
(2)要求几个穿一串?还多几个?
【品析:利用教材设置的情景图,引导学生展开思维,通过观察、交流、探究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
2.动手操作,感悟理解。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小棒,用58根小棒代替58个珠子,动手摆一摆。
提问:58个珠子,每10个穿一串,可以穿几串?还多几个?
小组内合作,并讨论交流。
总结方法:
方法一: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问题,每10个珠子圈在一起,圈了5次,最后还多8个,所以可以穿5串,还多8个。
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解决问题,58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所以58个珠子,每10个穿一串,可以穿5串,还多8个。
方法三:用数一数的方法解决问题。10个10个地数,数了5次,还剩8个,所以可以穿5串,还多8个。
【品析:本环节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从生活情境导入,运用学具进一步感知数的组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构建的活动空间。】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学习了例7以后,学生掌握了3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小组或者同桌之间讨论,哪种方法更简便、准确,对知识进行优化。
质疑:怎样验证分的结果是否正确?
根据结果可以知道,一共可以穿5串,每串有10个珠子,也就是5个十,一共有50个珠子,再加上多余的8个,一共是58个,所以我们的结果是正确的。
【品析:培养学生解答问题之后要有意识地进行验证,认识到用加法可以对减法进行检验。】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
师生共同回顾,在穿珠子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圈一圈、数的组成、10个10个的数一数三种方法解决问题。
【品析: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这节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板书在黑板上,简洁明了,同时和学生一起口述,加深印象,为知识的深化奠定了基础。】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得出结论,最后通过质疑让学生检验了结果的准确性,每个环节设置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对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
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在探索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解题过程,使他们逐步培养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