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53、54页内容及第55页练习十二。
内容简析
例1~例4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2.学会简单的购物、换币。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会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并知道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并能进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教法与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创设购物、换钱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各个动手,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认识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法:播放课件,观察情景图,图中的小朋友把平时的零用钱都存了起来,现在她要去买学习用品了,看看她都想买什么?我们陪她一起去买吧!导入课题。
【品析:应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中,随着课件的播放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猜谜导入法:猜谜语是一年级学生喜欢的游戏,教师向学生说出谜面: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买文具,全部都用它。(谜底:钱)
对答对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让学生继续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钱?你们认识钱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导入本节课题:认识人民币。
【品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提问导入法:同学们去超市挑选完需要的物品,在超市出口要怎么做呢?(付钱)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你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
【品析:提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回答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人民币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察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例如:1元的纸币有大写的汉字“壹圆”。1元硬币上有我们伟大祖国的国徽图案,人民币代表着我们祖国的尊严,我们要爱护它。
“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1元和1角虽然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就相差很大了。逐一认识5角、5分、2分、1分的人民币,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
总结:我们可以通过看数字和汉字认识人民币。
【品析:在生活中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和辨别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互相辨认,加强学生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
2.认识元、角、分的进率
教师要对辨认人民币正确率高的同学进行奖励,利用学具奖励第一名学生一张1元的,奖励第二名学生10张一角的,1元和10个1角哪个多?10个1角加在一起就是1元,所以:1元=10角。
奖励第三名同学10个1分的,10个1分加在一起就是1角,所以:1角=10分。
【品析: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逐步使学生掌握人民币之间的进率。】
3.1元以上的人民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一些贵重物品时常常要用到一些大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认识它们吗?播放课件,让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并说一说是怎么识记的?认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识记方法,并利用学具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品析:让学生在辨认大面值的人民币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4.以元为单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换钱游戏,播放课件,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张5元的可以换5张1元的,1张10元的可以换2张5元的,1张100元的可以换10张10元的,1张100元的可以换2张50元的,然后采用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练习。
【品析: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发现、合作探究,通过小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认识了人民币并了解了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后,教师组织学生回顾练习,让学生能真正独立应用人民币教学购物,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质疑:1元=10角,1角=10分,那么1元等于多少分?
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1角=10分,那么10角就是10个10分,也就是100分,所以1元=100分。
【品析:通过质疑,让学生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后面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做好了铺垫。】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还学会了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然后衔接下节课的教学,提出问题:
你们能独自到超市去帮妈妈完成一次购物吗?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在各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学具人民币在设置的生活情境中动手操作完成,能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并体会到不同单位人民币之间换算的过程,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活动中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拟付款,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