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找 规 律 (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找 规 律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8 16:3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找 规 律
第2课时 找 规 律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第86页内容及第89页练习二十第2、3题。
内容简析
例2 结合直观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数字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简单数字的排列规律。
2.利用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难点
根据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对应数字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那个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教法与学法
1.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直观图与对应数字的比较,得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2.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课件导入:播放课件,出示例2的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示两组图形,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场景,教师提问,每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并尝试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
【品析:通过课件播放情景图,直接导入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在讨论中感知规律的存在。】
活动导入:教师请一位身穿有规律图案衣服的同学到教室前面,让其他同学说一说,衣服上的图案是怎样排列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纠正补充。然后鼓励同学找出教室里其他有规律排列的图案,并说出排列规律。
【品析:通过找衣服图案排列规律的活动,能很快的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并让学生自主发现周围按规律排列的图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的示意图,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想一想后面应该填几。
图中是按着两个碗、三个碗、两个碗、三个碗……这样的规律排列的,下面的数字就是对应图形碗的个数,所以后面的两个数字是2和3。
按照1只母鸡和3只小鸡的规律排列的,下面的数字就是对应图形鸡的只数,所以后面的两个数字是1和3。
总结:这两组图形不仅在形状上排列有规律,在数量上也是有规律的。
【品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题目中隐含信息,并加以符号化,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探索、总结的过程,并把知识数学化。】
2.引领学生观察例3中的示意图,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
    -2    -2    -(  )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第(1)题中的图案,提示学生先找出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然后按规律摆一摆,算一算。
说一说第(2)题中的数有什么规律,每个小组依次说一说,然后学生互相评价、提问和介绍。
第(2)题属于等差数列,即后一项是前一项加减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
【品析: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的发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体现了在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2、例3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找出物体或数字排列规律的过程与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质疑:在教学例2时,图形和数字的形式不同,找规律时应怎样想?
学生讨论得出:图形和数字的形式虽然不同,但是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图形的个数,所以找出图形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品析:通过质疑让学生很自然的从具体图形中发现规律,升华到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促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性概括。】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找规律的方法?和大家说一说吧。”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找出图形和数字排列规律的方法:图形结合找规律时,应该明白,数字表示的是对应那个同学的个数,图形的变化规律就是数字的变化规律;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有时候是需要通过计算才可以得出的。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或数字是按规律排列的?
五、教海拾遗,融会贯通
示例:本节课的亮点之处在于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本节课不再使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在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间的规律,先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点,然后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最后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发现规律,既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思:在学生掌握了例题中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后,安排的课堂针对性练习有点少,课前应充分准备更多类型的找排列规律的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找规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