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三国演义》等。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三国形势图 北魏(曹操)
打败 攻打
联合
西蜀(刘备) 东吴(周瑜)
(诸葛亮) 派诸葛亮 (鲁肃)我会认瑜 忌 督 幔 寨擂 呐 弩 丞 zhàiyújìdūmànléinànǔchéng 多音字擂léi 擂鼓lèi 擂台他自吹自擂( )地说他能在擂( )台上打赢任何人。léilèi我会写我会写重点词语妒忌 军事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探听 布置
调度 呐喊 军令状 神机妙算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整体感知倾听课文录音,说说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除此还讲到了什么?起因
(1-2)准备
(3-5)经过
(6-9)结果
(10)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十天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刁难诸葛亮。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讲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怎样造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做“借”箭的准备。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整体感知用简洁连贯的语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周瑜因为妒忌而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想以此来治诸葛亮的罪,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给诸葛亮草船,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让周瑜自叹弗如。内容详解读起因部分,分析人物的心理:讨论填词:试探,心中暗喜,威胁,迫不及待。周瑜(明知故问):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 )说:“十天造得好吗?”
周瑜( )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心中暗喜
迫不及待试探
威胁内容详解诸葛亮(脱口而出)“用弓箭最好。” 诸葛亮( )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诸葛亮( )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 )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讨论填词:将计就计,态度坚决,笑了笑,胸有成竹。 笑了笑
将计就计
胸有成竹
态度坚决内容详解研读“借箭”经过,感悟“神机妙算”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诸葛亮等人物的语言的句子。在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旁做批注。内容详解神机妙算“知天时”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表现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和神机妙算。内容详解神机妙算“晓地利”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体会:“一字摆开”的草船队伍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最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内容详解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体会:“仍旧擂鼓呐喊”依然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假象,吸引曹军的注意。草船队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两面受箭,多“借”箭矢,又可保持船体平衡,还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内容详解神机妙算“识人心” “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体会:诸葛亮知道鲁肃忠厚老实,不会向周瑜透露他的计划;又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看到江上雾那么大,不会轻易出兵,只会下令士兵射箭。内容详解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时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
分角色朗读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对话部分,体会人物性格特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堂小结正是因为诸葛亮能够“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才能巧妙地“借”到十万支箭。难怪他的对手周瑜都不得不感慨:“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