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采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南北方音乐的特点。节奏:复杂、?多变的;旋律:婉转、五声调式;歌词:以一字多音为主。
2、有感情地演唱《采菱》。
3、能听辨出江南民歌的风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优美婉转的演唱歌曲,并能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
唱好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唱出歌曲优美的情绪,从内心真正感受到江南的甜与美。
一:创设情景,导入歌曲
师:大家都已经知道我们今天学唱的歌曲叫作《采菱》,那采菱的“菱”是什么? (学生回答 )
(展示课件,教师简介菱)
师:菱是一种植物,叶子呈三角形状,夏天开白色的小花,果实的硬壳有角,所以叫“菱”或“菱角”,菱的果肉吃起来香甜可口,有哪位同学吃过菱角吗?
师:同学们知道“菱”生长在什么地方吗?(学生简单描述,教师总结)
师:菱长在池塘里,根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
师:今天就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江南采菱!(教师有感情表演唱。)
二:学唱
1、复听范唱
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提出要求。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采菱》,思考这两个问题:
a、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
b、演唱者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音乐)
生答。
2、轻唱歌谱
教师用电子教杆引导学生演唱。
提示:括号里的是间奏,不演唱。
3、哼唱歌谱,恩
4、听琴唱谱
要求:基本能随琴轻唱歌谱,不要求绝对准确。
5、学唱唱词
a、听琴唱词,初步做到节奏、音准正确。
师:我们一起唱一唱歌词,纠错。
b、加前奏演唱歌曲。
师:采菱的孩子在唱什么?爱家乡,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唱?
c、认识反复记号D.S.(学生自己说一说演唱顺序)
师:这首歌曲只有一段歌词呀!怎么刚才音乐中都唱了两遍那?
原来都是因为有了它(D.S.),这是一个反复记号,见到它,我们就要从这里()再唱一遍,一直唱到这里结束。(Fine)(板书)
d、完整演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把这首歌曲唱一遍。(教师琴伴奏)
三、情感启发,处理歌曲
1、分句处理歌曲
a、师:大家看歌曲的前两句都唱了些什么?(创设水乡情景)
师:水乡的孩子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家乡,带着什么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唱一唱)
b、师:这一句谁可以来唱唱?(鼓励同学们演唱,教师请歌唱比较好的同学演唱)
师“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哪种更适合歌曲的情趣?请大家体会一下。
师:动听的泉水,愉快的心情来演唱。
师:衬托了欢快的心情,使歌曲更生动、形象。 (启发说说,体验山里的泉水真香呀!体验山泉再去品尝一下菱角的美味。难点拍手提示)
c、请大家听听老师唱第四乐句,看有什么感觉。
(教师范唱“啊划呀划”,并稍加身体动作)
d、师:最后这里又重复了第一句歌词——水乡的孩子爱水乡,前后两个“爱”字含义一样吗?前面高兴的介绍自己的家乡,后面把对则唱出了对家乡的赞美、热爱,赞美中多了自豪、骄傲之情。
(教师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唱好最后一个乐句。)
2、看采菱的图片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是太美了!从大家的歌声中可以感到,今年的水菱肯定是大丰收,让我们一起看看江南采菱人劳动的情景吧!(教师点击播放图片,并简单介绍)
简介:湖中有美丽的荷花和水菱,有许多小船和木盆散落在湖中,“采菱”就是菱角成熟时,人们划着小船或洗澡的木盆去湖中把菱角采摘回来。
采菱时最好不要将小船摇进菱叶中去,因为菱叶密密的,茎又在水下生长着,小船进去,往往不能摇桨使其进退维谷。只有用一只大大的木盆,人坐在木盆里,用手轻轻拖拉着菱叶,可以随意进退。采菱时,用手把菱叶翻转过来,两指轻轻一捏,那菱角便已经悄然落在手心中了。
师:看到水菱大丰收,农民伯伯心情怎么样?你自己采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3、听音乐演唱歌曲,体验江南菱角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师:《采菱》这支歌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请同学们说一说)
4、小组内的同学自由结合,练习歌曲。
5、请个别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简单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