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演唱 摇篮曲(张友珊 汪玲 杨存德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4演唱 摇篮曲(张友珊 汪玲 杨存德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1-18 09:2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主题
摇篮曲
一、教材分析
歌曲《摇篮曲》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表演歌曲,是由我国作曲家汪玲、杨存德作曲的一首带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歌曲八六拍,曲调优美流畅,委婉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记不得儿时妈妈哄他入睡的情景,但他们能从电视里或周围邻居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所以对歌曲的理解不难,对歌曲表现的情绪有一定的体验,在表演歌曲时难度不大。但八六拍的歌曲他们遇到的还不多,所以对节奏的掌握有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八六拍的节奏规律,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过程与方法: 以自学为主,采用多种形式的听唱法学会歌曲,模仿摇篮的动作表演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妈妈对孩子的爱,用优美的歌声表达我们对妈妈的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征,并用亲切流畅舒缓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第七、八、十一、十二小节。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首先在聆听歌曲时,让学生看宁静的夜晚,妈妈哄宝宝入睡的画面,我随音乐节奏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把他们带人情景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再听歌曲时,首先让学生通过课件认识八六拍的含义,再随音乐画面和我一起做律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节奏带给我们的动荡感。掌握了歌曲节奏,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孩子们在学唱歌曲时就容易多了。最后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演唱方法,自己选择选择打击乐器,自己编创节奏表演,更加深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对节奏的掌握。整个课堂我利用多媒体,动画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表现出了歌曲的意境,达到课程目标。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谈话导入。问:还记得小时妈妈怎么哄你睡觉的吗?
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的歌就叫《摇篮曲》。(揭示课题)
师生交流
图片展示
操作演示。出示课件1、2
探究活动一:表演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一、表演歌曲
1、聆听范唱。问:这首歌拍号是什么?(教师随音乐做摇摆的动作)
2、复听。 问:共有几个乐句?那几个乐句的开头是一样的?
3、跟琴视唱曲谱,并能划拍唱。
4、朗读歌词。问:歌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配乐朗诵)
5、听唱歌词。问: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和音色来演唱歌曲?
6、表演唱歌曲
复习八六拍及节奏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出示课件3、课件4)
跟老师做摇摆动作,体验八六拍的节奏规律。找出相同之处,比一比,唱一唱。
用轻柔的声音视唱,边唱边划拍。
妈妈晚上哄宝宝睡觉的情景
边听歌曲边做摇篮的动作。
学生回答:亲切、柔和、稍慢。
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边唱边做动作表演。
音画结合,图片展示,操作演示。出示课件3、课件4
探究活动二:
参与探究
体验美
二、编创活动:
1、讨论选择什么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分组讨论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
3、展示、评价。
三、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
节奏要体现八六拍的强弱规律(学生找出每小节的强拍和次强拍,在这两处分别敲击不同的乐器)
集体交流
听着音乐离开教室
图片展示
操作演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记不得儿时妈妈哄他入睡的情景,但他们能从电视里或周围邻居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所以对歌曲的理解不难,对歌曲表现的情绪有一定的体验,在表演歌曲时难度不大。但八六拍的歌曲他们遇到的还不多,所以对节奏的掌握有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设计了由教师的示范,引领他们体验八六拍的节奏感。首先在聆听歌曲时,我随音乐节奏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八六拍的节奏。再听歌曲时,我让他们和我一起做,亲身体验音乐节奏带给我们的动荡感。掌握了歌曲节奏,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孩子们在学唱歌曲时就容易多了。最后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打击乐器,自己编创节奏表演,更加深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对节奏的掌握,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达到课程目标。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的情绪真实感人,很好地用歌声表达了对妈妈的爱。